新安热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史上最严,剑指何方 三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史上最严,剑指何方 三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2012-12-27 15:23:03  来源:网络

  新安热线摘 今年以来,连续6个月环比攀升的房价,使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势由“坚持不放松”转变为“加强”,继续拨动敏感的楼市神经。

  纵观本轮调控,政府可谓用尽“十八般武艺”,又是限购、征收房产税,又是收紧房贷、建保障房等等。而被称为“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的“国十条”所引发的各种争议声、非议声,更是持续发酵、此起彼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到底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如何挥舞才算相得益彰、张弛有度?

  行政干预过多并非长久之计

  2010年4月出台的“国十条”,涉及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保障性住房等,表明了政府稳定房价的坚定决心。而在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看来,“国十条”体现了“严厉的行政干预已到了房价不跌绝不罢休的地步了”。“现在应该把行政干预的政策逐渐放松,比如现在的‘限购令’。商品房是拿来卖的,你为什么限制别人买呢?其他的如控制信贷之类的政策,我们都可以接受,但限购还是过于行政化。”富力地产董事长张力显然并不看好限购,认为政府应该多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去调节房价,而现在行政干预的成分过重。

  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主要靠行政手段来实现调控目标,并非长久之计。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一直以来,政府决策部门对房地产的调控更多地集中于房价本身,而不是从根本上去理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依赖金融工具和行政手段去抑制需求和变相控制供给,其结果就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越来越畸形。

  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大势所趋

  如今经过长期准备,房产税试点推开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当前不少地方正在推进房产税试点的准备工作,“未来应以房产税为抓手,逐渐以市场化调控取代行政调控,以此达到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目的”的呼声日渐高涨。

  其实,作为一个1986年就已经出台的税种,房产税对百姓来说并不陌生。有专家表示,如今大家热谈的房产税更像是1986年出台的房产税的一个变种,征收范围从城镇的经营性房屋扩大到居民自住房屋。在房产税未出之前,曾有人称之为高房价的“杀手锏”。但重庆试点房产税获批之后,一种更为理智、主流的看法是:房产税对当前房价能起到的打压作用还有待检验。“围绕着房产税的争议,背后实质是不同利益者间的博弈。”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撰文称,房产税绝不是在原有的房地产税费之外增加一个新税种,而应该是对于原有的税种进行彻底的“基因改良”。如果预备推出的房产税,对于既有的制度没有任何触动,而是以低税率试探市场的承受底线,那么就无法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

  然而,就目前看,即使房产税饱受争议,但对楼市市场化调控的方向各方意见却几乎完全一致。业内人士坦陈,让市场在房地产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大势所趋。

  调控措施的制度化设计决定成败

  2010年以来中国住房政策发生的重大转变之一,就是开始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今年12月25日,住建部再次强调保障房建设,公布明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任务是,基本建成460万套、新开工600万套。

  楼市调控多年,保障房似乎被一致认为是救市安民的一种重要制度手段。强力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背后,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更加注重制度设计和“治本”理念。目前,部分一线城市房价仍在僵持,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从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严厉态势来看,一些观望的二三线城市在限购上将会陆续跟进。但政府、开发商、购房者(包括刚需和投资)三者间的“角力”仍然不会轻易释缓。有专家表示,这个过程中,应该引起警惕的是,表面僵持的背后是各种利益的剑拔弩张,调控一旦放松,必然出现房价报复性反弹。就当下而言,调控措施的制度化设计是影响成败的关键。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尹伯成建议建立一套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基本制度:规定城镇居民持有的住房都要缴纳房产税,但设置一个比较宽松的免税范围,如人均住房面积6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可以免税,超过此标准的都得缴纳房产税,而且拥有房产越多,税率越高。这样一种制度,既可满足各种人的住房需要,又可以给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税收来源,还会扑灭目前的炒房烈火。这样的住房消费制度建立起来以后,我国城镇商品住房市场自然会走向健康、稳定。

分享到:
焦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