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要提高城镇化质量,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我国人口红利即将到达“拐点”之时,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抓手”。专家认为,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将放在为农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均等化服务、让失地农民分享到更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更加尊重农民意愿。土地制度改革是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仍在审议中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被认为将开启征地制度改革,为下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扫清法律障碍。此外,将来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应当是着力推进城镇化的内生增长模式,注重产业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等,让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为城镇化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在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我区提出,2013年将全面落实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将成新疆未来经济增长新引擎
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顺利召开,作为推进“三化”的重要内容,会议把推进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近日,本报记者就围绕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话题,采访了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闫海龙、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成员杨苏民、汤一溉三位专家学者。本报记者陈卓
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传出消息:新疆将继续加快乌鲁木齐、喀什、伊宁、库尔勒等重点特色城市建设,培育一批区域中心城市。
抓紧编制完善地州城市总体规划,争取2013年完成村镇规划编制工作。
要把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和增加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解决好城市就业问题,形成多层次、有活力的就业结构。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建设。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
科学制定住房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各类住房建设比重,有效调控房价,为城镇居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安居乐业创造条件。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力争新增城镇供水能力2000万立方米、供气能力400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1600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3万吨。
要大力推进城镇环境保护工程,力争明年全疆75%的城市、县城和建制镇建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集中供热等环保基础设施。这是2012年6月5日拍摄的霍城县兰干乡梁三宫村安居富民点,当地百户农牧民已经搬进了新家。(资料图片)本报记者李远新摄闫海龙: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工业化
“在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工业化的理念中,引领不是规模大小的问题,也不是力量强弱的问题,而是发展理念,逻辑关系和发展次序的问题,它代表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和必然要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闫海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显示:2006—2011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15.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个百分点。
“由于工业发展基础薄、内生增长能力弱、市场发育程度低、产业结构层次低等原因导致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低、效益低,进而影响就业和财政收入,难以带动新疆城镇化的发展。”闫海龙说,新疆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而且相互之间尚未实现同步与协调,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面临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
“新疆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条件无法得到满足,城市还无法承担引导科技创新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闫海龙认为,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工业化关键在于:借助城镇发展环境优化、综合功能完善的优势,吸引和壮大一批能够促进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和骨干企业。通过发挥城镇集中集聚集约效应,吸引和集聚大批科技要素,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创新支撑与人才支撑;同时,依托城镇发展信息、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走新型城镇化引领工业化发展道路,新疆需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闫海龙说,城镇规划与产业规划要有机结合,产业的定位和布局要依托城镇的功能定位,从而为城镇服务。另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镇的“数字智能化”建设要引起高度重视,让“智能化”为未来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服务。杨苏民: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新型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成员杨苏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实现新疆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目的。
截至2011年年底,新疆城镇化率是43.5%,与2030年“终极目标”相比相差22.5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在规划期内每年的城镇化增长幅度最低不能少于1.25个百分点。
据资料显示:新疆的城市人口将在未来十几年间,平均每年以1.2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截至2030年使城镇化率达66%—68%,城镇人口达到2000万人左右。
在杨苏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快的增速。以新疆在近3年中城镇化率提高了3.9个百分点预测,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但完成起来也并非易事。
在新近公布的《2012—2013年度新疆“经济社会蓝皮书”》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151元,增长19.5%,增幅居全国首位。其中,转移性收入增长50.3%,比全国快27.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3.2个百分点,成为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的最大亮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0.19万人(次),完成预期目标计划的110.1%。
“现阶段,较低的城镇化水平越来越成为制约新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杨苏民认为,任何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领域,都必须考虑到几千万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只有提高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城镇化建设才能够可持续性地稳步推进。
据统计显示,1999年以前,新疆的城镇化率曾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2000年至2010年,新疆城镇化速度年均增加仅为0.74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2010年新疆城镇化率已经低于全国水平8.35个百分点。
“尤其是南疆三地州的城镇化率仅为16.87%、22.64%和29.73%。”杨苏民说,要充分利用对口援疆力量,在南疆三地州和边境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帮扶困难地区改善发展条件,促进区域相对均衡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镇结构体系。汤一溉:围绕“绿洲经济”发展城市圈促区域经济发展
“从现阶段情况来看,较低的城市化水平越来越成为制约新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成员汤一溉告诉记者,新疆是绿洲经济,因水资源制约,城市发展受限,所以发展城市圈在新疆有特殊意义。
汤一溉说,新疆城镇分布总体上非常分散,平均近7000平方公里只有一个城市或镇。从乌鲁木齐到疆内其它城市,远的达1500公里。除乌鲁木齐与昌吉州的几个城市距离较短外,其它各城市间的距离均在100公里以上。城镇联系松散,所以,难以推行城乡一体化。
有限的绿洲资源就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怎样才能让经济水平的提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得到体现?
“必须以一种有效的、注重规模的方式来发展经济才能保证整个环境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性。”汤一溉说,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是新疆绿洲经济发展最佳的选择,也是新疆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刚刚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传出消息:新疆将继续加快乌鲁木齐、喀什、伊宁、库尔勒等重点特色城市建设,培育一批区域中心城市。
汤一溉认为,着重加快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建设,强化乌鲁木齐作为知识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业中心的功能。积极发展区域中心城市,提高中等城市功能,扩大人口和就业容量,重点推进小城镇建设,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择优培育中心镇。
汤一溉强调,在新疆,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还必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速扫荡阻挡城市化发展的一切人为障碍,加速市场经济发展,使城市具有强大的吸收外来要素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