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我们这儿不是城市,却比城市还好。”站在自家院子里高高的葡萄架下,新疆和田县巴格其镇恰勒瓦西村农民马合木提说,如今住的是抗震安居房,看的数字电影和户户通的69套数字电视节目,加上农家乐、旅游加工、种植,家家都有挣钱的产业。“住房休闲就业,北京都想到了。”
走进马合木提的院子,迎面是用木架子搭建的葡萄架,足有20多米高。葡萄架下的两侧,各有一个半米高台。木雕的廊柱,米黄色的垂纱,鲜红的铺毯,充满了民族风情。“夏天的时候,葡萄架下特别凉快,坐在这里都不想走。”马合木提说。
高台的尽头是一个厨房,通过全透明玻璃看进去,厨房内贴着白色的瓷砖,锅、碗、瓢、盆和炊具擦得锃亮。顺着葡萄架往前走二十多米,两边是淋浴房和卫生间,热水器、淋浴花洒、洗手池、马桶等现代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马合木提原先住的砖混结构老房子,院里还有用木头和泥糊成的牲畜圈。那时,不仅房间小,还没有专门的厨房、厕所和浴室。2010年,北京与和田当地政府共同启动了安居富民工程,政府出资4万余元,他自己添了4万元,建起了一套352平方米的安居房。如今,利用葡萄架下建起的高台,他开了一家民族风味餐厅,搞起了旅游接待。
“现在是冬天了,村里的葡萄、核桃、红枣等都过季了。要是在夏天,这里游客特别多。”作为村里的旅游接待示范户,去年马合木提家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次,“赚了十几万元”。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如今在恰勒瓦西村,490余户家庭住上了安居房。
住有所居仅仅是个开始,北京把主要精力花在构筑恰勒瓦西村的产业基础上,想尽办法给居民创造就业。恰勒瓦西村的核桃和葡萄,远近闻名,一到夏天游客众多。北京帮助村里搭建了一个几公里长的葡萄长廊,引导村民完善卫生间、厨房等硬件条件,搞起了民俗旅游接待和农家乐。除了在新疆常见的葡萄长廊,北京还援建了一条葫芦长廊。巴格其镇党委委员袁生钦说,葫芦可用于雕刻艺术,与葡萄长廊相得益彰。
走进村里,每家每户的木质门梁上,不少都贴着一根红木条。走进一看,上面是标着“木塔力甫·买提尼亚孜地毯丝绸手工坊”等以户主名字命名的丝绸、地毯、刺绣、木器加工等手工作坊。记者走进这间地毯丝绸手工坊,女主人正在屋里织地毯,手指飞舞之间,红、黄、绿等多种颜色线条来回穿梭。“以前编织的地毯需要到市场去卖,现在民俗旅游产业发展起来后,游客都会上门来购买,每年制作的10幅地毯在家里就能卖光。”女主人笑着说。
为了引导刺绣、地毯和葫芦雕刻等手工产业发展,北京还专门引入了一家旅游品产业公司进驻恰勒瓦西村,将一家一户的手工作坊联合起来,解决刺绣、地毯和葫芦的销路。如今,恰勒瓦西村有80多户农家乐餐饮户、200多户旅游品加工户、70余户旅游马车户,另外算上核桃销售加工,全村490余户村民家家都有挣钱的产业。
有了住房,有了工作,那闲下来时干什么呢?2012年起,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加大了文化方面投入,实行电视无线传输工程,为北京援建的和田地区一市三县10万户家庭配备无线数字电视“双模”接收机顶盒。这样一来,村民在家里就可以收看到69套电视节目,其中维语节目7套,而以前通过天线一共只能收看到七八套节目,而且画面还时不时有些模糊不清。
新闻背景
和田经济增长北京援建贡献1/4
在新一轮对口援疆中,北京把普惠民生摆在优先位置。对于老百姓来说,住有所居是第一位的。北京在和田农村和牧区启动了安居富民工程,在城区启动了棚户区改造工程,两年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25.6万农牧民、近万名城镇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在产业发展上,着重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推进和田北京工业园和洛浦北京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2012年开垦沙漠戈壁荒滩3.1万亩。
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援建完成直接投资和拉动间接投资共44.3亿元,占和田地区145.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9%。北京援建共拉动和田地区GDP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