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春节过后,虽然中央不断重申调控政策将加码,但楼市预期持续走高。“地产大炮”任志强抛出“3月房价暴涨论”,近日更是放言“房价涨购房者更赚钱”,被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狠批“煽的什么风”。
住房,是一种消费品,也是一种投资品,它有着很强的市场性,也有着很强的政策性。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土地市场高单价、高总价的地块次第出现,楼市量价齐升势头明显,不少地方又重现排队熬夜抢房。加之,“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的金融定调,以及美国、日本开足马力印钞。于是,很多人认为楼市风向变了。在此背景下,任志强抛出“暴涨论”,确实吹的不是一阵好风。
楼市有所回暖,这是事实。然而,是否就能据此认为楼市的风向变了,房价将再次步入一个上升的快车道?恐怕未必。
一则,中央相关部门三番五次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二则,市场供应充足,2012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到了创纪录的36460万平方米,增长27.0%,消化存货,一线城市平均需2.4年,二线城市平均需3.7年,一些三线、四线城市则需10年以上;三则,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住房报告(2012-2013)》称,到2015年之后,刚需市场将被逆转,支撑房价暴涨的动力将不足。
既然房价的涨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和措施,那么面对任志强“3月房价暴涨论”,政府部门就不能当旁观者。可喜的是,自1月份以来,昆山、东莞、金华等城市先后出台了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的通知,这与去年下半年30多个地市纷纷松绑公积金政策形成反差。虽然目前尚无法证实部分城市收紧公积金贷款政策与房地产调控有关,但目前处于政策空窗期是不争的事实,楼市调控已经进入敏感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说楼市调控已经进入生死博弈期也未尝不可。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房价暴涨有害,房价暴跌也难以承受。但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目前房价调控已见成效,但成果仍不稳固,房价也还未回归合理价位。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走出“调调涨涨”的怪圈,在十八大已经明确收入倍增目标的情况下,未来与民众的消费诉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实现房地产业的软着陆,这是全社会共同的期望。如何实现房地产业的软着陆?政府部门不能任由各种预言大行其道,需要及时通过政策显示方向。
纵观中国楼市历史,由于缺乏做空机制,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唱空很难赚到钱。所以,长期以来,楼市的预言家大多是一路看涨,就如股市一样,一个充满预言的楼市,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