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据媒体报道,房地产调控新“国五条”出台后,一年一度的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正在加速制订,有望近期出炉。一名国土资源部人士介绍,该部已要求各地国土部门必须于今年3月底之前上报今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
土地供应关系到到社会对未来房价的预期,所以,土地供应是调控内容之一。但在计划供地模式,如果不能落实供地计划,再好的计划也是“纸上计划”。
“国五条”提出,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实际供应量也就是说,今年供地计划要围绕这一条来安排。问题是,即使今年供地计划很合理,如何保证落实,落实不了怎么办?
据悉,过去三年土地供应计划均未完成。2010年全国住房供地计划为18.47万公顷,实际完成12.54万公顷,落实率为67.9%。2011年计划供应21.8万公顷,实际完成13.59万公顷,落实率仅为62.3%,且在商品住房用地方面,无一个城市完成供地计划。2013年供地计划能否完成,同样让人忧虑。
尽管供地计划仅仅是一种计划,完不成有客观原因,但仍然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其一,供地计划带有计划经济色彩,而目前采取了拍卖等方式出让土地,即是市场交易方式。也就是说,即使供地计划很合理,市场也不一定会买账。因为,计划与市场是脱节的,供地计划恐怕很难完成。
其二,落实供地计划与抑制房价之间存在矛盾。要想完成供地计划,需要开发商积极购地,而开发商购地的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市场预期。如果开发商预期房价稳定或者下跌,显然达到了宏观调控的目的,但开发商购地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要想解开这个“疙瘩”,关键在于改变开发商暴利思维,避免房价疯涨。
其三,土地财政与供地计划存在矛盾。众所周知,很多地方依赖于土地财政,通过卖地来保障地方财政支出。由于土地财政思维根深蒂固,拆迁影响土地储备,很多地方便通过控制供地节奏、哄抬地价等方式来提高卖地收入。而“地王”频出、地价上涨就有可能影响供地计划完成,因为开发商购地成本过高,风险过大。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落实供地计划缺少考核问责制度配套。比如,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就发问:为啥国土部没人对未完成土地供应计划负责,为啥地方对未完成土地供应无人问责,也无人负责?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七通一平工作和拆迁工作没有完成,或者货币政策收紧、融资难度增加,那么,开发商就会缺少购地资金,也会影响到供地计划的完成。还有专家发问:供地计划没有完成,究竟是供地计划任务太重了?还是供地计划下达晚了?还是地方拆迁资金不足而顾不过来?这些问题同样值得反思。
在笔者看来,维持房价稳定的手段之一是落实供地计划,应该针对供地计划完不成的种种原因,及时对症下药,必要时实行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