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全京城算下来,少说也有四五百个安徽装修队。”
安徽帮
你要说北京城里有多少安徽人干装修,这我还真估摸不出一个数,仅仅通州这一块住着的安徽老乡就有三四百号。全京城算下来,少说也有四五百个安徽装修队。
提起装修这个话题,老夏的语气中既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又多少有些为环境所迫的无奈感。
20岁时投奔姐夫入行
今年33岁的老夏,祖籍安徽省池州市,13年前独自一人来到北京闯荡。“那会儿书也读不下去了,就想到外面闯荡闯荡,正好姐夫在北京打工,我就投奔他来了。”
姐夫在北京做装修,老夏就这么进入了装修行业。“13年前北京的商品房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装修行业可不算热门,而装修工人的收入也不像现在那么高,挣得多的时候月收入也就三千元。”
老夏掰着指头算了算:我姐夫是他的姐夫介绍到北京的,我是我姐夫介绍来的,我来之后没多久又带来了我的小舅子,小舅子又带来了他的弟弟……慢慢地结成一个以家族关系和朋友关系为纽带的小圈子。
拉队伍赚到第一桶金
1992年春天,一个老主顾找到老夏,让他给自己的新家装修。“那是一个挺有钱的主儿,刚在西边买了套大三居,成本不计,只要求我尽量装得富丽堂皇,一套房子工钱就能挣1万元。”就这样,老夏抛开工头,自己组了一支小装修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老夏告诉记者,“工头往往不会专门盯着某一笔单子。做完一套房的装修,业主可能会和某个工人更熟络,有新活更愿意介绍给工人。我那时候就属于这种。”
干得越久挣钱越难
“第一桶金”开门红,坚定了老夏做老板的梦想。到今天,老夏已经在北京家装市场混迹了13年,有了一个固定的客户群,手底下有五六个相熟的老工人。即便遇到近两年的楼市调控,他一年也能接上一些单子,至少够养活一家老小。像2012年下半年,他就接了五六笔单子,都是大兴、通州的新房装修。
不过,他却深深感觉到,组装修队当老板,如今已经不怎么挣钱了。“10年前,市场竞争不激烈,装一套房少说能挣几千元。现在,虽说商品房多了,但竞争也多了,利润在摊薄,极端的时候一笔活做完不赔钱就偷着乐了。”
谈到竞争,老夏说有两点体会最深。首先是和业主报价,不仅价钱不能抬得太高,遇到有别的装修队来抢活时,还得给业主打个折。“现在不像10年前,业主不懂行,多报个千儿八百的也没问题。如今市场透明着呢,业主转上三四家询个价,心里就有底了,无论是公司报价还是个人报价,高了都没人找你干。”其次就是装修工人的人工成本一直在涨,他几乎平均每半年就得给工人调一次工钱。“像瓦工这种稀缺工种,月入1万元是常事儿,好多做装修的老乡在北京都买了车。”
希望孩子能成为白领
“在北京的装修市场,究竟有多少安徽人?这我可没统计过,我估摸着少说也有五六千人,尤其是小装修队的老板,数安徽人最多。”在老夏看来,安徽人进入北京装修市场时间早,干活勤快,手艺又精,慢慢就发展成为市场中的垄断力量。“不是我吹牛,和北方人比,安徽人的装修手艺确实更胜一筹。现在,在安徽老乡内部,甚至都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划分,比如桐城人多卖五金建材,巢湖人以做工装为主,而像我这样的池州人则多扎根在家装领域。”
2月4日,老夏带着妻子和儿子,踏上了回乡的火车。性格活泼的儿子,成为他心中最大的希望。“我要挣钱好好供儿子读书,让他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将来找份坐办公室的干净工作,就是人们常说的白领,不要像我似的,每天都在泥里打滚儿,挣的全是体力钱。”
泉州帮
石材产运销全是自己人
“店主们互相聊天时,用的都是外人听不懂的泉州方言。”
在北京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买木材找莆田人,买石材找泉州人,买瓷砖找闽清人。有的泉州商人也会说,中华世纪坛、北京饭店、北京西站等一大批北京标志性建筑的石材都是泉州石材商人供的货。
“毫不夸张地说,北京大大小小的建材市场,那可都是福建人的天下,而我们泉州人则垄断了市场中80%的石材生意。”在位于通州的京东运乔建材城,23岁的小山,操着一口福建普通话对记者说。19岁时从父亲手中接下家业,虽然一张脸上仍带着同龄人的稚气,但小山在为人处世上已相当熟稔。
爷爷在四惠扎下第一步
小山家的石材生意,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在北京、天津有六个分公司,福建当地还有一个矿山。“这都是我爷爷的功劳,到我这一代已经不怎么样了。”尽管很少向爷爷讨教“革命家史”,但对于家族的发迹史,小山还是有个谱。
2002年,年过半百的爷爷跟随几个泉州老乡来到北京,开拓京城石材市场。“福建人在北京做石材,那是有历史的,最早的一批上世纪80年代就来了。2000年前后,我爷爷就跟着几个关系好的朋友北上做生意了。”
小山家族承租的第一家店面,是在四惠建材城,一间约15平方米的单间商铺,陈列的石材品种很少,最贵的不超过40元/平方米。“初到京城,人生地不熟,没有人脉资源,手里的现金又少,大工地的垫资都做不了,爷爷只能到处托关系,熬得很辛苦。”
熬了半年之后,小山爷爷通过老家的关系,辗转找到了一个盖办公楼的大工程,单石材的用量就有800万元。“在建材行业,供货方前期垫资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当时对方只同意支付400万元的预付款,剩下一半的货款得由我们先垫着。银行是不会贷款给一家小铺子的,为此,爷爷在老家找了四五个朋友,费很大劲才凑齐了400万元。”
事后证明,行险着是值得的。工程完工后,小山的爷爷不仅顺利拿到了尾款,扣除成本后净赚2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他做出了名声,攒下了第一笔人脉。
人脉是最重要的经营
在石材行业做生意,人脉往往比货源还重要。“你想挣大钱,必须做工装,货量大而且周期长,所以要和施工队、建筑公司、房地产企业打好关系。只有关系不硬的人,才会做面向个人的家装建材。”小山指了指周围的店铺,几乎都是泉州老板,“在同一个建材城,大家是有竞争的,但因为你有你家的客户,我有我家的客户,冲突很小。所以,固定客户群是做好生意的关键。”
小山给记者讲了一个经营人脉的段子。“我听说过几个有门路的老乡,根本不在建材城开铺子,就是买辆车、买套房,每天在外头跑着拉关系。他们常年泡在施工队、建筑工地,或者拜访开发商,但凡接到一个大工程,再从老家直接发货,年景好时一年挣一千万都没问题。”
除了安装工人不用外省人
在小山的店铺里,记者看到了各种花色的石材,其中最贵的一款是从缅甸进口来的玉石,市场售价达7000元/平方米,专门供给顺义别墅区高档装修用。
“我们家什么样的石材品种都有。”小山介绍,经过10年的发展,在京扎下根的泉州石材商人,都在家乡当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运销生产链,有专业工人在当地矿山开采石头;有固定的合作方负责集装箱发货;也有特定的采购方,定期到国外各城市购买像缅甸玉这样的稀有石材。
“除了安装工人外,我们几乎都不用外省人,还是老乡安全。”在小山店铺里帮忙的两个伙计也都是泉州人,管账的则是他的哥哥。
“今年受楼市宏观调控的影响,建材市场整体都不太好。”小山感叹,店铺一年的租金20万元,平均每天光店铺成本就得550元。再加上工人的人工成本也涨了,一个月一个工人的工资就得6000元。“不是瞎说八道,我爷爷那会儿做一个工程,利润率能有40%,现在则连当时的一半都不到了。”
做着生意羡慕上班族
精明能干,脑子转得快,是建材城里许多老乡对小山的评价。不过,他却承认,自己只不过继承了父辈们创造的一个良好平台,同爷爷和父亲相比,他明显懒散许多,不爱挖掘新客户,不爱做陌生人的家装生意,而且一到冬天就不愿意干活,每天4点来钟就早早关了门。“活是干不完的,钱也是挣不完的,我觉得差不多就行。”
聊天中,小山对坐在办公室的上班族非常好奇,时不时地询问记者,白领们每天坐在办公室里都做些什么。“坐办公室的人多好,每天早上开着小车就去上班了,到点就回家,不用风吹日晒,不用考虑赚钱赔钱,环境还干净。不像我,天天在灰尘中钻来钻去,常常天不亮起床去市区送货。”羡慕上班族的小山时常幻想,某一天他能放下讨价还价,优雅地背着包,进入国贸的一栋高档写字楼,喝着咖啡,打卡上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