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后,中央主要提出两个方向,一是市场配置,二是政府保障,来解决住房改革制度。
从2010年开始,我们的保障房建设在一直增加,虽然2013年计划比过往都要少一些。但是其实总的加起来这个量也是不少的。目前来看,保障房从建设方面开始进入分配方面,又看到分配上出现很多不公平或者有些保障房出来认购率还是不足的情况。政策出台,小毛病肯定是有的,但是出现大问题应该也不会。长远来看,保障房应该解决了中央在舆论方面的压力。
未来,从行政干预方面来看基本上也很难。未来政策变化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一些地方的政策微调应该还会陆续出台;第二,加大土地供应;第三,房产税方面的试点,我想在未来一段时间,从2013年开始慢慢到往后应该也会增加。
政策方面也提出两点:住有所居、扩大内需。住有所居方面主要通过保障房建设,还有刚需方支持方面。另一方面在扩大内需,比较明显可以看到对于改善型一些需求的释放应该未来会越来越大。
所谓改善型的住房,在未来也会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因为从改革开放以后建了很多房,当时的房从设计也好、配套也好,都是比较差的,未来很大的商机就是产品设计方面怎么可以吸引到改善型需求。
说完了政策方面,接下来是市场趋势。中原集团统计了全国42个城市,这42个城市主要都是一线、二线城市,2012年整体成交量比2011年上升了20%,比全国平均高了很多。
这反映了什么?主要是2011年一些一线、二线城市受的影响比较大,而三四线城市基本没有受什么影响。但是从去年开始,一二线城市成交量开始发力,反而跑赢了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过去土地供应大,未来应该还是有一些压力的。从供应量来讲,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开工量是开始下降,会反映到去年年初的供应量等于今年下半年以后或者明年初的供应量。
未来判断,总体供应量应该在下半年开始会出现一个阶段性的短缺。如果纯粹从供需关系来讲,对楼价是利好的,但是刚才说过要考虑政策方面的压力,就是楼价要涨其实也并不容易。
我们统计了一些标杆企业,从很早之前就开始盯住十个标杆企业,从标杆企业上我们看到销售占有率提升。2003年十大企业市场占有率7%,到去年已经达到12%,未来这些大的房地产企业在市场占有优势还会持续增加。
十大企业从销售额对比去年拿地的量来讲,也可以看到不同企业采取方法不同。过去一年,招商地产拿地的量远远高于去年的销售量,而有些企业基本上按照销售量定土地的目标,就是万科、保利、中海,基本上是比较平衡的,卖了多少,就补入多少土地。还有一些比较慢的,像富力、华润、金地,他们销售量远远高于拿地。这几个企业当中,谁是进取一点,谁是保守一点?可能拿地比较少的,这段时间还是处于去存货一个阶段。
我们也可以看一下行业利润率,拿十个标杆企业的净利润来讲,现在也看到一个明显下降。以前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现在从净利润来讲,暴利也在下滑。2007年的时候平均是24%净利润率,现在只有18%,以后再会低一点也说不定。
为了弥补利润率下降,很多标杆企业做的就是提高资产周转率,谁做得快,生产线跑得快,他在市场的竞争就会比较好。在十个企业统计当中,万科最快,土地周转率达到31%,其他比较平衡一点的,保利、恒大、华润这些大概18%,富力、绿城、雅居乐周转率比较偏低,最低的绿城是6%,就是拿了地要很长时间才能变现。
二手市场销售量2011年处于一个谷底,2012年开始上升,虽然与2009年还是没得比,但是已经好了很多。我们判断今年如果楼价不是升得太快,政府不出一些比较严厉的政策来限制市场情况下,应该市场成交量还会进一步扩大。
从成交面积来讲,刚需型物业占成交比例越来越大。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做项目调查,60%是首次置业,还有30%左右是改善型需求,只有10%是真正的投资型,拿来收租。这个结构也比较符合国家政策,希望降低投资方面的需求。
从价格走势来讲,统计六个城市二手价格,2012年3月份开始价格就一直在逐步走高,去到11月份、12月份价格涨的更快。个别城市像北京、上海,12月份二手价格涨的很厉害。
从价格趋势来看,未来二手房价格还会保持一个平稳上升态势。
本文为中原集团主席黎明楷先生于1月9日在城市观点论坛中国行2012年度论坛上发表的演讲全文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