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评论:政策不应该成为房产腐败的一块遮羞布
评论:政策不应该成为房产腐败的一块遮羞布
2013-02-19 16:17:15  来源:网络

  保护隐私?纵容腐败?

  制度不应成为房产腐败“遮羞布”

  有人说:“一些官员聚在一起,除了比比谁的车好、转了几个国家、有没有小蜜,剩下的就是比比谁的房产多了。许多官员都经不起聚光灯照,一照就原形毕露,一露原形,就是锒铛入狱的料儿。不说别的,单从房产查起,就够相当一部分官员吃不了兜着走了。动辄多套房产从何而来?”

  普通公众买不起房,一些官员却名下十几甚至几十套房。房产信息,难免留下官员贪腐受贿的蛛丝马迹,也成为公众揭露官员职务犯罪的一把利器。最近因微博爆料被追查的“房叔”“房妹”“房爷”,便是网民将官员房产腐败的话题推向舆论高点,使得有关部门不得不追查、严处,给公众交待。虽然微博反腐是一个非常规手段,但事实证明网友披露的房产线索大部分非常真实,成为相关部门查处贪官的重要线索。

  房产腐败如此触目惊心,微博反腐刚刚发挥出威力,为何地方部门便要收紧公众对房产信息的查询?他们是确实想要保护市民隐私,还是要消除“房叔”“房爷”“房妹”的梦魇?

  诚然,出于对公民个人财产隐私的保护,查阅房产信息应遵循严格规定。但在目前房产腐败严重、部分官员用权钱交易手段攫取大量社会财富的现实情况下,官员的房产信息不但不应该封锁,相反,惟有公开、透明和接受监督,方可阻止房产腐败的蔓延。正如网友所说:“反腐的捷径之一就是查实所有官员的房产,看他们到底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人民币服务。如果一位官员量工资之入为购房之出,不过就一两套房产,他就是在践行为人民服务;如果一位官员量隐性收入为购房之出,拥有多套乃至数十套房产,他就是在疯狂地为人民币服务。”

  最严控查询的地方,就是贪污受贿最严重的地方。制度,应该成为官员财产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消除腐败的推进器,而不是“房叔”“房爷”“房妹”名下黑色房产的“保护伞”。在全民反腐风声鹤唳的今天,拥有多处“含贪含腐”房产的贪官必然要进行最后的挣扎,“收紧房产信息查询”或许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最后顽抗,保护隐私成为他们最后的托词。

  在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我们要切实依法保护普通市民的财产隐私,也要将政府官员的房产公示在阳光之下。我们“千呼万唤难出来”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应该先从公示官员房产下手:官员及其亲属名下的房产,不仅要公布面积、套数、还要追查是否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购房价买入,追查背后可能存在的权钱交易勾当。惟有如此,才能让土地真正成为人民所拥有的公共财富,才能让房产真正成为让我们能够安居乐业的家。

  频发的“房叔”“房婶”“房妹”事件,令住房信息系统成为一些官员的“梦魇”。但出人意料的是,据媒体昨日报道,近段时间,福建漳州、广东广州、深圳等一些地方加紧出台了房屋信息查询规范,对输入人名查询名下有多少套房的“以人查房”方式作出专门约束,这在此前已出台的规范中并不多见。

  有网友和法律界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最严控查询的地方,就是贪污受贿最严重的地方。特别是近年来,官员和地产商权钱交易时利用“低价购房”作为隐形受贿的主要手段,已经被广泛用于官员交易型受贿中,造就了一大批将购房受贿发挥到极致的官员。

  官员名下的房产,绝对是一张测试其廉洁与否的“试纸”。在官员房产腐败如此触目惊心的今天,如果仍用政策来保护官员名下“黑色房产”和担心被揭发的“梦魇”,那么这些部门无疑就成为了罩住问题官员的保护伞和遮羞布。

分享到:
焦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