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租房资讯 > 无锡:一旦有人租房 出租人承租人信息会到派出所
无锡:一旦有人租房 出租人承租人信息会到派出所
2013-01-22 10:33:40  来源:网络

  新安热线摘 由原来的被动上门采集流动人口信息,转变为提前介入,将信息采集端口“植入”房屋租赁公司。2012年起,为破解城市发展过程中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问题,一套行之有效的“出租房屋信息化动态管控系统”在滨湖区全面试点。运行1年以来,公安机关接收全区98家有证经营的房屋租赁中介机构上传的成交信息2000多条,破获各类案件50余起,抓获网上“三逃”人员2名。

  难题

  每天租房2000多套,信息管控难

  在滨湖区,平均每户拆迁农民能够拿到2~3套安置房,最多的可有6~8套,其中除1~2套房供自己居住外,大量闲置的安置房屋进入市场,用于出租。另一方面,随着大量流动人口涌入锡城,无锡房屋出租总量也在呈线性增长,目前,无锡每天通过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成交租赁房屋2000余套,高峰期达万余套。

  “在这套系统出台之前,公安机关仍旧采用的是海量走访,上门摸排等传统模式等进行管理,这其中不得不让人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即使社区民警每天上门开展走访和信息采集工作,也无法解决出租人员登记难的问题。”滨湖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采集信息少,带来的是管理上的盲区,这些盲区甚至成为违法犯罪人员制假贩假、藏污纳垢的避风港,对社会治安有效管理带来了诸多隐患。

  记者了解到,由中介机构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案事件等治安问题突出,基层公安派出所接报的各类案件中,以租房为名发生的诈骗、入室盗窃、抢劫甚至杀人案件均有抬头趋势。

  创新

  信息采集端口“植入”租赁公司

  为突破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控瓶颈,2012年起,滨湖公安分局在无锡市公安局和滨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探索新形势下“以房管人”的有效方法,依托房屋租赁中介机构,延伸社会化采集触角,创新出租房屋信息化动态管控模式。

  该系统由公安机关会同房管部门共同研发,将房管部门的“无锡市租赁信息采集系统”与公安机关的“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管理系统”两者有机结合,将出租户和承租人信息的采集端口前移至房屋租赁中介机构。

  一旦有人租赁,房屋中介机构就会将出租房屋成交信息中的出租房屋地址、出租人、承租人等基本信息数据录入该系统,随后这些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出租房屋责任地派出所。派出所签收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核查联系单,由社区民警和专职户口协管员根据核查联系单提供的信息,及时上门开展出租房屋和实有人口信息的核查、采集、管理等日常工作,并将完善后的信息录入公安基础工作平台。

  “这样做到了每个终端都和当地派出所流动人口进出端口保持同步,对人员入住,出租成交信息,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滨湖治安副大队长杨星峰表示,这一系统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社区民警日常信息采集负担,有助于公安机关将社会管理实现由静态转为动态,进一步掌握辖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现状,提升治安掌控能力。

  成效

  有效信息2000余条,破案50余起

  该系统推广应用以来,滨湖区98家有证经营的房屋租赁中介机构共上传成交信息2372条,新登记流动人口落脚点1500多个,新登记采集暂住人口2000余人,破获各类案件50余起,抓获网上“三逃”人员2名。

  2012年4月,滨湖公安分局成功侦破一起利用出租房屋制售假酒的重大案件,共缴获假酒1万公斤,涉案价值300余万元。

  2012年7月16日下午,蠡园开发区派出所发现住在辖区的赵某,为外省“三逃”人员。7月17日12时许,蠡园开发区派出所民警在户口协管员的指引下抓获赵某。经审查,2008年,赵某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涉嫌合同诈骗,被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公安局上网追逃。

  2012年10月23日,荣巷派出所收到辖区一家房屋中介公司上传的出租房屋信息,安排社区民警和协管员前往该出租屋,对租住人员毛某(男,44岁,南通人)的信息进行了采集登记。当日下午,发现毛某为网上“三逃”人员,荣巷派出所立即组织力量前往该出租房将毛某抓获。

  经查,2012年1月18日,毛某利用职务之便将郑州某机器有限公司拨付的50万元承兑汇票据为己有,经多次催要拒不归还。2012年10月11日,郑州市公安局郑东派出所经侦大队对毛某刑事拘留并上网追逃。

  在破案之余,滨湖公安分局还通过该系统帮助寻找走失、迷路群众8人次。2012年11月15日下午,梅园派出所接到报警,太湖饭店门卫室发现一名走失老人,但是因为患有老年痴呆症,老人只记得自己姓江,来自四川。随后梅园派出所利用该系统,查找到在滨湖区荣巷地区有一户出租户和老人情况吻合,联系对方后才知道老人已经走失两天,家人十分担心。从派出所接到自己的父亲后,江先生表示非常感谢。

  租赁公司:

  有了双保险 我们更放心

  对于公安分局的这个系统,房屋租赁公司纷纷表示支持。

  “这个系统使用起来并不麻烦,我们在出租房屋时,也会查验租客的身份,现在这样等于是双保险,还是有益的。”滨湖区中山房产西园里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个系统推广之前,他们就要把相关信息都录入电脑,现在和公安系统直接发生信息传输的也是公司总部,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增加麻烦。

  另一方面,有了这个系统也是帮助房产公司对租房人员进行把关,虽然总体来说,有问题的人只占到租房人员总数的很小一部分,但是有了前置把关就不用担心有人会在客户的房子中从事不法行为。

  百姓心声:

  心里头还真安定了不少

  家住滨湖区的黄女士说,“我觉得这个系统很好,这样就不怕有人租我家房子做坏事了。”黄女士说,她以往出租房屋都是通过正规的中介机构,虽然要支付比较高的服务费用,但是通过租赁公司找到的租客,出了问题比较好解决。

  黄女士曾经遇到过一个租客,在租下她的房子后,将房子又转租了出去,等到她再去找人的时候,已经人去楼空,还把她家中的家电弄坏不少。“有了这个系统,至少有些人就不敢在租的房子里面乱来了。”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民告诉记者,早前他的房子曾经被一名“瘾君子”租赁,“去年年中的时候,派出所民警发现他有吸毒前科,然后把他带回去进行尿检,确认他还在吸毒,幸好一早发现了,不然万一把人带到我的房子里吸毒,甚至在我的房子里藏毒就糟糕了。”

  社区民警:

  流动人口信息更加全面

  小孙是滨湖公安分局蠡园开发区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负责西园里社区。他告诉记者,西园里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属于老城区,社区内老房比较多,流动人口也比较多,“西园里社区常住人口5000多人,暂住人口8000多人,流动人口比例较高且变动频繁。”小孙告诉记者。

  小孙说,以往人口登记工作以上门走访为主,“有些人流动性很大,某套房子这个月走访了,下个月可能又换了个人租。”小孙说,为了尽可能多地掌握流动人口信息,他以往平均每天要走访10户人家,但是仍旧没法完全掌握情况。“列好表,哪些是出租房屋,白天能够见到人的就做好记号,白天没走访到的晚上再去走访,有些房子一空几个月没人住,但是你也没法确认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小孙告诉记者。

  从这个系统推广以后,情况就大大改观了。小孙介绍,西园里社区共有11个房屋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对于将信息上传给公安机关用于安全防范比较支持,现在小孙只要每周走访20户,就能够基本掌握辖区的流动人口情况。“现在的登记就比较有针对性,我们会重点关注两种情况,一种是一直没有租房信息出现的空置房,还有一种是租房人员的信息比较有疑问的。”

分享到:
焦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