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近日,本地一家房地产公司被法院宣告破产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该房企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项目烂尾至今,终因资不抵债而破产。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大环境已与当年不同,目前运作中的房企运行稳健,破产可能性极小。不过,对于购房者来说,买到烂尾楼的风险依然存在,律师提醒购房者注意房企资质和开发能力的同时,也呼吁政府加强预售资金监管。
文/记者齐华伟
房企项目烂尾资不抵债破产
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1月24日发布公告,宣告中山市亨通房地产有限公司破产清算。
中山市中院的公告显示,经法院选定的管理人对亨通公司的资产及债权债务进行清理,认为该公司资产仅有停工多年未建成的40多幢房屋,而长期拖欠两位债权人的债务分别高达2亿余元和6000余万元,严重资不抵债,长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呈连续状态,且多年停止经营。
记者从中山市中院了解到,上述未建成楼盘是位于中山市南朗镇孙中山故居对面的“翠亨花苑”项目,该项目上世纪末开发,早年曾在港澳地区销售了大量楼花,造成负债累累,法律关系复杂。
中山市中院受理该起破产案件后,于去年12月28日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目前,债权确认和表决均已完成。
据了解,房地产公司破产的案例在中山非常少见,而在调控日久的大政策环境下,“破产”两字尤其牵动很多业内人士的神经。
业内:
现有房企破产可能性极小
“中山大部分开发商资金链并没有问题,这种破产的情况只是个案。”中山大地房地产高级策划经理冯瑞卿认为,虽然面临调控压力,部分房企销售业绩不佳,但不至于面临破产。
“大部分开发商以自有资金开发为主,借贷比例只有2到3成。”冯瑞卿表示,本地一些知名地产商实力雄厚,而有部分实业转型的开发商也有产业支持,出现因资不抵债而破产的可能性非常小。
中山市统计局本月初发布的去年1~11月份房地产
开发运行情况数据也显示,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来源中开发商自筹资金占比有大幅回升。去年前11个月,全市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合计582.13亿元,同比下降6.3%,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分别有84.83亿元和114.49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8.1%和24.7%。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众多实力开发商进入中山,加上中山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不论是开发商实力还是楼盘品质都不可同日而语。
律师:
买房要注意房企资质
不过,虽然房企破产的可能性不大,目前的时代环境也不会像上一轮泡沫破灭后一样产生众多的烂尾楼,但现实中购房者也依然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如本报曾报道过的东区荔景湾豪苑,就是已经拿到
预售证后又烂尾的典型案例。
“现在一些楼盘开发是建筑单位垫资,或者层层转包,如果出现资金或者质量问题,就会导致纠纷。”广东邦杰律师事务所律师苏朝娣表示,这些纠纷如果影响到了验收,最终波及的必然是购房者。此外,她还认为,现实中预售资金缺乏监管,开发商可以随意挪用也是漏洞之一。她提醒购房者买房时,如果选择期房,要注意了解开发商企业的资质和开发能力。
冯瑞卿也表示,“预售制”有利有弊,关键是加强监管,“购房者可以选择有品牌和口碑好的项目。”
话你知:
相关部门
将加强预售资金监管
记者从中山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中山也将加强预售资金的监管,《中山市商品房预售款监管暂行办法》 初稿已基本完成,该办法实施后可有效防止资金挪作他用,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
据悉,初步方案是全部预售款进入专用账户,由监管银行进行日常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后,预售人凭住建局核发的《中山市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在国土资源局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并提交《商品房产权权属证明书》,申请解除预售款监管,注销监管专用账户;预售款将按照预售项目建设施工进度的节点向开发企业拨付建设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