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提要: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安排,由全国26家优秀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技术骨干共同研究攻关、历经专家组多轮审查、修改和优选形成的《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正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安排,由全国26家优秀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技术骨干共同研究攻关、历经专家组多轮审查、修改和优选形成的《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正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据此,媒体专访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
刘东卫:“由于我国公共租赁住房的设计与研究历史较短,公共租赁住房当前的设计方式造成公共租赁住房在功能质量、建造质量、成本控制和今后的运营维护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挑战,无法为如此大量与快速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而国外很多公共住宅,其设计、建设与市场化住宅的设计与建造要求完全不同,都是通过采用住房标准化工业化的设计方式,既容易实施又可保证最终的品质。国内很多保障房项目都只注重外观和表面文章,设计人员长期以来大多进行的是商品房的设计,而对公共租赁住房的设计与建造缺乏研究,特别是由于在公共住房的基本认识上尚存在不少问题,以及设计技术也存在很多误区,导致公共租赁住房的设计所引起的各种问题非常突出。”
作为满足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群体需求的、由国家主导的公共住宅,建设品质优良的公共租赁住房的设计技术保障工作刻不容缓。但由于保障房的特殊性质,公共租赁住房多为小户型,这项被称为“螺丝壳里做道场”的工作让大部分没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师头疼。同时,标准化、工业化设计这一关键课题,制约着我国公共租赁住房的长远发展,长期以来几乎没人关注,甚至行业各界对“在有限的面积内实现基本功能和良好品质”这一设计原则也并不熟悉。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标准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编制满足各方需要的使用样本,便成了《方案》编制的动因。
更新设计观念与树立”公租房应具有优良品质”的意识是前提
据了解,《方案》涵盖了多层、6~11层、12~18层及19层以上等不同建筑高度的方案图。在标准化基本套型的基础上可多样组合出适合不同建筑高度、不同用地要求的设计,以满足公共租赁住房设计的多样性使用需要。
“首先,公租房的设计重点之一是注重在限定的面积标准内最大限度满足居住需求和优化空间布局,以03号方案为例,根据公共租赁住房不同居住对象提供了3种不同的面积套型系列,我们称为‘30、40、50’系列。房间里面都采用轻质隔墙,方便维护改造。而不同的家庭类型有不同的功能使用需求,每个面积套型内,都设有门厅,方便换鞋收纳;在卧室都有较大的衣柜作为储物空间。”
刘东卫指出,“麻雀虽小,但也要五脏俱全,不能因为面积的局限就牺牲了居住的品质”。虽然套型规模较小,《方案》设计的室内空间仍能实现多功能、省空间、收纳强,套型“立足在有限的面积内实现基本功能和良好的品质,面积要集约、功能要齐全、设施要完备、空间要灵活”,真正实现了适用性、环境性、经济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有效结合。
其次,公共租赁住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大规模的建设需要更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贯彻省地节能环保和经济性的原则,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技术措施。从专业角度讲,建筑体形系数越大越不节能,经济性很差。第一轮方案的筛选反映出当前普遍存在的建筑体形系数过大的突出问题,很多设计单位把公共租赁住房的楼栋平面做成了一个被刘东卫比喻成像“毛毛虫”的方案。“单纯为了保证厨房有窗户,设置了很多凹槽,弯弯曲曲,就像毛毛虫,增加的墙体对建造来说将是一笔不菲的成本。”他强调,公共租赁住房体型系数的优化既有利于标准化与工业化实施,也可有效地节约资源、能源,极大的降低建造成本。
设计标准化是推动公租房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当前,各地政府对于公共租赁住房设计与建造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公租房建设面临时间短、任务重的挑战下,既要保证建造时间又要考虑质量和品质,设计标准化与建造工业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东卫认为,推行标准化建设是保障公共租赁住房品质的根本途径。
“为推进标准化和系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方案》中公租房的设计紧紧围绕楼栋标准化、套型标准化和厨卫标准化等核心问题,为公共租赁住房的大规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刘东卫介绍了《方案》中推行标准化的具体措施:方案套型采用简洁的结构空间,集约的公共管井空间;套型内部应尽量采用轻质隔墙,采用空间可变性高的大跨度空间,以方便住户灵活分隔空间来满足不同居住需求,并结合未来可能的居住需求的变化实现可持续性设计的要求;厨房卫生间也均采用标准化尺寸。“
“现在保障房,包括市场上大量的商品房都没有标准化,导致的结果就是只能进行非标化的定制生产,既不能获益于规模效应,质量也难以保证!”刘东卫特别强调了整体厨房和整体卫浴等标准化部品在公租房应用的可行性。他指出,套型内部收纳、厨卫等功能空间应考虑部品设计的模块化,给全装修的实施预留接口,以利于厨卫的部品化的生产与安装。媒体在《方案》中留意到,方案中厨房都是4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化定型尺寸,非常便于整体厨房的设计和生产安装;针对目前住宅普遍采用的管道井竖向换气、造成空间浪费的问题,刘东卫亦指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还应在更新观念的同时,大力推广和应用适宜的技术和产品,如在卫生间、厨房可采用“水平直排换气”的方式,就可以更集约地利用空间和实施标准化设计。
以设计为龙头的方案落地是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方案》发布后,能否得到各城市政府及设计、建造单位的积极响应?
刘东卫指出,《方案》是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聚集当前国内最优秀的、最有公共租赁住宅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共同研究、优选形成的集体智慧成果。同时,《方案》本身能够有效提升公租房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无论对建者还是居者都将获益良多,相信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媒体同时获悉,保障房工业建造与示范的相关技术攻关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当中。这意味着,保障房建设已经从片面关注速度、土地、资金、数字指标的层面,逐步转向对标准化设计与建造方式品质化、节能化的关注,真正向惠及社会大众的宜居产品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