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急速步入“老年人社会”。
因为《老年日报》宣布:70后也属于老年人了。还是一群向往自由的老年人。
70后,年纪最大的今年47,最小的38,理论上来说还属于年富力强的中年,可怎么就被冠上“老年”了呢?
但想想也不奇怪,因为80后都已是中年心态,养家糊口,90后都开始自称大叔沉迷于“王者农药”等游戏里不可自拔。70后成为“老年人”也是情理之中可以理解。
事实上,中国很多70后还真把自己当老年人了。
01、生得早就是好
想想身边同事里头,还是70后最有钱,倒不是收入高,而是一项重要的东西:房子买得早。
70后同事说:“我们当年一个月工资可以买两平米房子,但当时大家都还年轻,都想着怎么吃喝玩乐,买的人不多。等到一个月工资才买得起一平米时,大家就都赶紧买了。”
你看看,这就是生得早的好处。
咱就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来说,70后参加工作时,正值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运气好的可以赶上某些单位福利分房的末班车,运气再不好的,当时的房价其实也不高。
2000年时北京通州的房价是1800元/平方米,北京朝阳的房价是3800元/平方米,北京丰台的房价是3500元/平方米,北京海淀的房价是4000元/平方米,北京内城四区的房价是4300元/平方米。并且连续3年保持稳定。
那时候,北京市的平均月工资多少呢?
月平均工资是1300元/每月。一些行情好的行业收入是超过这个数的。所以说,当年收入不错的70后如果早早买房,现在就已经毫无压力了。
如今的北上广深,你会发现有多套房子的房东,很多都是70后,倒不是他们发财早,不过是买得早。
当然,如果当年的70后听了谢国忠、牛刀的话,坚决看空中国房价,死也不买,那么,现在就不要想了。因为2017年北京平均房价67951元/㎡,而北京市的平均工资:9942元/月,所以房价工资比为1:6.83。这一数字随着二手房的均价有所变动,但还是维持在6以上。
也就是6个月工资才能买得起一平米,至于东西两城的,那就更别想了。
同样是70后,工资收入化为资产的,和观望的、普通人的财富差别也已经天上地下。
02、历史潮流让70后富起来
有钱了的70后,现在都很云淡风轻,看着上蹿下跳“中年危机”的80后、90后,显得气定神闲多了。
为啥?因为10年已过去,很多首批房贷族也进入了无债一身轻的状态,有很多70后摇身一变,成为了现在80后、90后身边的“房东”和“卖家”。况且,人家当年买入成本低,现在就算打折卖也是暴赚,就问你服不服?
人这一辈子啊,成功固然靠个人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浩浩汤汤的历史潮流。70后刚好赶上了三波历史潮流:
①中国经济发展
这就不用说了,谢国忠们鼓吹中国经济拐点已经很多年了,可中国GDP却狠狠打人脸。
经济发展了,企业做大了,当年中国企业还力争进入世界五百强,现在已经宣称要进入10强了。70后们进入职场得早,好些现在都混上中高层了,收入高,职位高。
②中国城市化进程
很多70后啊,是在农村出生的,当时中国的城市化率还不过百分之三十几。十几年后的今天,已经到了57%。
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在城镇里工作生活6个月以上的人算作城镇人口,目前中国现在已经有7.9亿人,即近8亿人都已成为城镇人口。也就是说,十几年间,有数亿人进城了。
从2000年开始看,前十年的人口集中赢家是北上深以及苏州东莞等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北京上海就不用说了,人口都超过2000万了。
这其中,大部分是从农村地区“转移”过来的年轻人口,人口的迅猛增长,到了结婚生子年纪都需要买房,所以中国城市的房价被挨个点燃。从北上广深杭,到苏州、郑州、武汉等城市,年轻人流向哪里,哪里的房价就涨。
最早买房的70后们就有福了,哪怕当年入手多一套,现在都有除自住房外的价值数百万的可支配资产了。北京、上海、深圳的80后、90后最有感触,他们发现,买二手房时,很多卖家都是70后,就那么几岁之差,人家是手握多套房的人生赢家,自己却是高价买入的屌丝。
③货币贬值厉害
你也别不服,因为70后又没犯法。谁叫货币购买力贬值得厉害呢?
看了这张图,你就知道,为什么当年70后刚毕业月薪1千还能买房,你现在月薪过万还是紧巴巴。
房价是上涨,物价是上涨,背后还是“票子毛了呗”。
所以越早拥有票子并且早早买入资产的人就成了人生赢家,尤其是土地供给偏紧的北京上海深圳。
03、70后有70后的烦恼
除了年纪,身体不再强健,需要保温杯泡枸杞茶养生了,这不就“老年”了嘛。很多70后遇到了职场瓶颈,面临高学历年轻人的竞争,现在都时兴互联网思维,不懂互联网感觉要被淘汰了。
所以,很多70后都感觉到了职场危机,这叫“职场半坡”,上不上下不下的,吊在中间最难受。可都这把年纪了,又向谁支招呢?
现在有一半70后忙着充电忙着照看二娃,还有另一半70后忙着离婚。
人到“老年”,十几年的婚龄普遍处于倦怠期。大家都觉得对方就像自己的左右手,以为亲情已经取代了爱情,小争吵多了,非常伤人,任何一个问题都足以让婚姻瘫痪。
第一波进城的70后,很多都接农村父母来一起住,这就更难免发生两代人的冲突,生活习惯的不同,婆媳关系,都是70后“老年人”为之头疼的事情。
70后的父母,现在也已经是退休年龄。他们那一代父母,才是真正的“老年人”,很多是农村户口,在老家操劳了一辈子,没有多少养老金、医保也不是很完善,所以70后们就辛苦了,要养育孩子的同时,还要照顾家里的4个老人,但凡其中有一个身患重病,70后夫妇就无暇自顾了。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离,酸甜苦辣咸,一样都不可能少。
04、“更喜欢负债”的90后
说完70后,我们顺带提一提90后。
90后就没有70后那么幸运了,高房价是90后不得不面对的最大现实问题。
现在的90后们,很少有人有大额存款。有的甚至已经工作了3~4年,但存款从来没有到过6位数。
90后被贴了很多标签。有人说:90后生活在蜜罐里。有人说:90后自我。有人说:90后贪图享受。有人说:90后不买房。还有人说:90后撑起了现金贷千亿级市场。
虽然多数90后并不存钱,也不会为了买房而省吃俭用,但90后其实也买房。只不过对于买房这件事,90后有着更为“欧美化”的消费观和理财观:负债!没钱那就贷款买房!
举个栗子:
重重,IT女
重重刚来北京的时候,300万元不到可以买一套五环内的一居室。但之后的两年里,同样的价钱所能买的房子只能不断向五环外延伸。2017年以后,300万就只够交首付和税费了。
2017年,重重终于说服父母卖掉二线省会的房子,给自己尽可能多地凑一些首付买北京。她一步步把买房预算加到了600万元,打算一步到位,在五环内买一个改善型的两居室。
重重计划首付四成,600万的房价就意味着,她即将负担高达360万的贷款。“比起存钱,我更喜欢负债”。
虽然在收入较高的互联网公司工作,但重重的工资还是不够还房贷,需要父母补贴一些月供。不过重重的父母是生意人,有足够的财力。
重重说,“未来即使回去,我还是要在这里买一套房子,毕竟北京比家乡的机会多得多。”她最近正在备考CFA,为将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做准备。
对比身上依旧留有上一代人“谨慎”习惯的70后、80后,90后更放得开。他们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期长大,对未来的预期比较乐观,这也是他们身上“迷之自信”的来源。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负债的本质是把未来的收入在现在变现,尽管它将会产生利息成本,但是首先它能够让你有更多的钱去做事,增加现在的可支配收入,去投资自己,而不是把计划留到未来为实现;其次,它能够消除时间带来的不确定性成本。
财经作家吴晓波就曾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子承父业的出租车司机,靠着两代人30年“踩油门”挣钱,全款买了两套房,父母住一套,他自己住一套。守着两套固定资产,但是如果不出车,家里的现金流就断了。
出租车司机的思维代表了70后的工作生活模式:主要收入来自一份工作,在最没钱的年龄省吃俭用,在最有钱的年龄把一生挣到最多的一笔钱沉淀到房子上,或者沉淀在银行账户。这种方式的最大弊端是:钱一直是死的。
在经济学中,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更大的价值。从这一点来看,似乎90后比70、80后更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