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看新闻,看到最多的是有关金融风险的文章。看吧,不是这个城市就是那个城市,纷纷表态要严厉打好金融风险攻坚战,由此可见,金融风险已经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到了一个非要整治不可的地步。
根据看到过的新闻,摘取一些国家部委及全国一些地方城市对金融风险的最新表态,看看未来这些金融政策会对房地产市场有哪些影响。众所周知,房地产本身兼具居住和投资属性,而金融在房地产投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没有房地产金融化,那么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不可能利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来实现财富的增长。房地产金融属性本无错,只是后来这种属性有点被过度放大,这样的结果就是开发商可以要挟银行,购房者也可以,他们都敢说,如果房价下跌了,那么都会波及银行。
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评论称,谈到金融,风险防控是永恒的主题。而金融之于房地产,其作用几乎可贯穿从供给到需求全部环节。因此,金融、土地、财税等同为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金融最重要就是遵循不能进入违规地带的原则。
但实际上,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近日,中国银监会嘉兴监管分局发布一条行政处罚信息。招商银行嘉兴分行因个人消费贷款违规购房被地方监管罚款25万元。与此同时,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义乌分行也收到了行政处罚决定书。此前中信银行南宁分行因违规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缴交土地出让金提供理财融资也被罚。
今年年初以来,为防控房地产金融风险,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各商业银行严格控制新增房贷规模,严查信贷资金变相流入房地产领域,严格执行现行房贷政策;信托公司也在业务选择上注重细分市场,积极为保障房和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提供金融综合解决方案,通过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助力公寓行业、商业地产可持续健康发展,满足流动人口、商业领域房屋需求。
22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开展银信类业务,不得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近年来,银信类业务增长较快,其中银信通道业务占比较高,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整治动作。1月17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指出,需要着力降低企业负债率,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继续拆解影子银行;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有序处置高风险银行业机构;深入整治各种违规金融行为,坚决打击各种非法集资活动;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倾向,主动配合地方整顿隐性债务。一旦发生大的系统性金融动荡,就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会干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达成。因此,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放在首位,是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的体现。
有了国家的指示,各地方也相继纷纷表达。广东省:将加快金融去杠杆 加强流动性风险防范。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防控国企债务风险,大力打击非法集资,稳妥处置交易场所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天津:严格限制信贷资金,防范房地产泡泡引发金融风险。加强住房信贷管理,严格限制信贷资金用于投资投机性购房,防止信贷资金过度向房地产领域集中,有效防范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风险。北京市:精准打击金融犯罪积极防控风险。向金融监管部门提出对策建议、建立长效协作机制,服务保障首都金融安全。
众所周知,长久以来银行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 “空转”,并没有真正流向实体企业,有的虽然流向了企业,但企业并未投资于实业,有的进了债市有的进了股市,有的是通过信托等形式,进入了房地产市场。
中国网财经《把房地产金融风险关进“笼子”》把房地产过度金融化的风险表达得很清楚。文章认为,正是由于有银行存在,房地产行业才会发展得如此迅猛,市场才会如此繁荣。看上去,只要房价一路向上走,便你好我好大家好,开发商和银行都赚到了钱。但问题是,如果房价下跌了呢?银行就有可能成为“冤大头”。实际上,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国家这几年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没少在这上面下功夫。
安家融媒列举了那么多重要报纸的评论,目的就是想让大家都知道这一次对金融风险的整治一定不是说着玩的。很显然,全国已经开始了大幅度的整治工作。
房地产开发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需求较大,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前景。因此,银监会加强对银行业的整治力度,实际上是对开发商和购房者有力的打击,从资金源头上遏制了咽喉,如果开发商和购房者不能利用金融工具拿地买房,那么等于要了命了。
所以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屡次被强调,目的就是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而不能再继续放大金融属性,一行三会等金融机构相继发声,房地产资金趋严,地产金融风险防范力度加强。房企再融资困难重重。最重要的是将改变大家的预期,炒房者再想炒房恐怕就要掂量掂量了。而中小房企生存空间也大大缩小。
当然购房者如果是刚需的话,无需担心,安家融媒从不拦你买房,只要你动机是为了房子用来住的,即使房价短暂的下跌也不会对长期造成什么影响。
2017年除了打击炒房外,更重要的是围绕房住不炒让很多人对未来的长效机制充满了期待。比如,差异化供地政策,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公共住房建设持续推进。正是有了这种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才让市场更加向健康化过度。那么未来的风险也就会逐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