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土地市场上的新闻真是越来越丰富,除了不断公布的业绩报告中各大龙头房企靓丽的拿地数据外,一些曾宣称坚决不做地王不拿高价地的企业也频频打破金身。土地市场上的风云变幻带来了很多话题。此前被热炒的就是对未来住宅市场供应,而目前这也告一段落,起码已经没有几个人会担忧在未来两年市场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除了这个话题以外,对于房企拿地的区域,近期也是关注的重点。不少对企业动态有了解的人都会发现,一向在大城市抢地抢份额而拼个你死我活的大房企,如今更多的心思是在一些次一级的市场频频出手。这种囤地二三线的举动多多少少引起了业内关注的目光。
热衷于二三线市场,是近一两年来房地产企业的一大转变,特别是那些已经在一线大城市已经拥有众多项目,而且也占据了足够市场份额,已经形成较大品牌效应的企业,更是将二三线市场作为自己开拓的一个主要方向。甚至在今年,不少大房企除了在自己熟悉的大城市会增添少量的储备用地外,大部分的资金和力量都集中到次一级甚至两级的城市当中囤地。这种现象,带来很多分析思考,最普遍的观点就是认为,由于去年以来住宅市场成交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低迷,这些房企如果继续在一线市场抛头露脸,在目前仍然较高地价的大背景下风险极高,所以不少企业都宁愿退而求其次,在一些地价相对比较便宜的地区积累土地资源。这种做法得到的好处不言而喻,最明显的就是资金压力并不大,如果以在一线城市拿地的资金,在这些区域起码能得到几倍的面积。
但是不是真的只因为资金的问题才导致大房企被迫地将产品线下沉呢?近期,笔者在一些二三线市场走访了一下,发现在房企在二三线土地市场的动作并非只是因为钱的问题,还有很多潜在的因素。的确,以最少的钱拿最大面积的土地肯定是划算的。但是如果算上获利比率,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房企在拿地至开发再到收益,其利润比例应该相差不多。一线城市土地贵,但房价也高,土地的成本仍会转嫁到住宅产品上,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的住宅价格肯定便宜,即使土地便宜获利程度也并没有一线理想。
事实上,房企在二三线市场的积极是与地方政府的积极分不开。在走访中发现,很多二三线城市政府对于房企开发的渴望远高于一线城市政府。而他们给予房企的待遇以及开绿灯程度也是一线城市所不能比拟的。在江苏常州这一个二线,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三线的城市所看到的现象足以证明这个观点。这个既没有太多工业资源,也缺少创新科技产业的地方,本身所能吸引到的投资资金就非常少,所受到的外界关注也并不多。对于政府而言,一些大房企在这一方面的吸引力就真的挺大。在国内某大型房企在当地进行的一场大型活动,不断为这个地方邀请来了众多全国性媒体,而且更关键的是,还聚集了国内外各行各业知名的企业。对于常州而言,这并不仅仅是一场活动,而更像是一个招商会甚至是宣传会。
对于二三线政府来说,土地交易能带来极好的经济反应链条。像中海、招商这些大房企,如今去到喜欢的二三线市场,往往一出手就是垄断的节奏。这样大规模的开发商,即使有空置的危险,但其能带动的商业配套,高端商业品牌进驻量以及城市改造效应都是极大的。所以,在这些利好的驱动下,一些二三线地方政府对于房企往往在态度上都是极为亲切,而给予的优惠条件以及利好条件更是一线城市所不能比拟的。而这些大房企尽管看上去是“退”居二线,但实际获益更大,赢得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