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北京存在“花钱买购房资格”的现象,价码低时有3万元,高的时候是6-7万元,在广州,花钱获得购房资格的现象同样存在。“花钱买购房资格”,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的话,意味着限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遭架空。最近,一线楼市再掀涨价潮:新盘提价、二手房涨价,这些涨价现象的背后是否与“花钱买购房资格”有关?公众很想知道答案。
这种花钱买购房资格的现象,至少有三种可能:
其一,办理虚假纳税社保证明来购房。有的是中介机构为想买二手房的外地客户代办纳税社保证明,开发商也会为一手买家“办证”指路。尽管有一定风险,但也有不少冒险者。其二,通过各种关系办理真实的社保证明,据说有专门的代办公司,也有“行价”。其三,某些地方部门有意放松限购,允许一次性补齐社保。
不管怎么说,这三种情况都损害了政策的公平性。这是因为,无论是“国十条”中的限购规定,还是地方限购令,所设定的限购条件如完税证明、社保证明等,对每个人应该都是公平的,在统一的限购政策面前,不应该出现花钱就能获得购房资格的现象,因为这会让限购政策丧失公平性。
众所周知,由于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待遇不一样,限购政策的公平性本来就遭遇质疑。而花钱就能拿到购房资格,无疑让这项政策更加不公平。因此,如果限购政策继续实施,就应该堵住各种政策漏洞,让每一个购房人拥有公平的购房机会,而不是由金钱来决定购房机会。“花钱买购房资格”说法长期在网络和坊间流传,此次又有媒体进行了调查报道,理应引起重视。这一问题不仅涉及限购政策公平,背后可能还涉及公务人员的渎职腐败,所以有必要进行彻查。据报道,“花钱买购房资格”,在二手房交易中尤为严重,所以建议相关部门将此列为查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