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楼市快讯 > 信用租房路还很长 马云进军地产市场不必阴谋论
信用租房路还很长 马云进军地产市场不必阴谋论
2017-10-16 09:34:49  来源:网络

信用租房,创新性的一次租房方式,从马云的蚂蚁金服开始。以芝麻信用分数(≥650分)为保障,可免押金月付,一时间市场好、坏声音不断。

国民对此关注度很高,为什么?

时下最正常的是押一付三的租房模式,那么以信用作盾,免去押金,并且可以月付的模式自然会受人青睐,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

算一笔账:北京现在昌平区普通的20平左右一间价格2000左右,如果按照原先的租房押一付三就是第一个月要交8000元,而现在免押金就直接是2000即可,可想而知,给刚毕业的学生减去了多少压力。

咨询一些同事和朋友,他们的综合想法这还不是很成熟,再等等使用。但以后会尝试用信用租房,自己保护着点,毕竟免了很多租金压力。况且,如果有马云的金服信用做双方保障,还是不错的,和现在中介比起来。

“首付”少了那信用租房有哪些不同

表中可以看到,信用租房和传统租房的区别,仅从租金上就可以看到,租房的门槛降低了,另外保障性来看,有了信用积分的限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

租房真的百利而无一害?

这里,就要说,万事万物两面性。读罢多方观点,有以下观点比较有特色:

1.因为金融信誉评分,没必要为了这租房的几千块钱而担上将来贷款难的风险。

谁也颠覆不了租赁市场,从全球看,除非通货紧缩的国家,或者人口平稳萎缩国家,比如德国、日本等,否则租赁行为很难长期稳定。

你以为马云爸爸在救你出水火,他其实想的是你的大数据。

2.在支付宝的《用户授权协议》中有说:

支付宝说,自己只是中立平台的提供者,租房所产生的一切责任有第三方完全负责。

并且确认后,支付宝上的租房房源均来自蘑菇租房,此次的免押金口走势为了蘑菇租房所开。

所以认清蘑菇租房在支付宝上开设渠道口,就相当于中介的中介,还是中介

针对以上的两种观点,我这里就有点不可苟同了。

那么租房说到底是不是如以上观点所说,为了大数据?只是蘑菇租房中介的中介?我们可以这样看。

都是中介的房 为何不选减押金有保障的

开辟了免押金,可月付的路子,这还是属于创新。每当一件新事物出现时,必有两方观点相碰撞,这可以理解,但这个创新也不是就没有“代价”,那就是信用。

针对第一种说的为了几千元而担上以后买房贷款难的风险。如果非要这么理解也是可以,但从住房有了信用保障,包括租户和房东。

免去每次新搬家租房就交押金的资金准备,是不是给这些一线城市的租户减轻些压力,笔者周边的朋友搬家就基本维持在1年一次。

每次都会找中介,交押金,季付,基本会在1万左右的支出,一时间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但有了信用租房,只要遵守租房协议,本质上讲,还是从中介手里租房,但多了保障少了押金,可以月付,何乐而不为?

在知乎,天涯或者一些论坛上,也会看到关于蘑菇租房的一些黑中介等等信息,不可避免,给这块领域进行信誉保障还是支付宝仍然需要努力的。

如何提高双方信用保障,毕竟大多的受害者都是租客,那么加大对毁约的惩罚力度如何规范这一市场,出一些细则才是以后或者是年底应该出现的。

担心是必然的,但也应该看到每次的变革它不仅仅只是单面性。

在留言中,也有一些网友说到,因为有了芝麻信用,国家正统的征信系统,未来关于信用类租房,购物消费必然会成为一种大趋势,如果现在就“惜命”,何来改变之说,只是为了以后的贷款买房信用保持干净,就不去尝试但到最后,主体或者说维护信用的不还是你自己,有没有其他人可以修改,自己有数不就成?

大数据 并不是仅仅租房这块

还有,马云只是为了你的大数据,难免有点阴谋论了,可能,大数据马云那里没那么全面,但支付宝的大数据也是参与者贡献的。大数据?现在每家网站都讲大数据,只要你使用了互联网,你就身处大数据之中,跑不掉的。

如果只是以这些角度来看本次的信用租房事件,未免有点小家子气了。

租售并举 每一步租房市场开拓尝试都值得相信

在10日,国家统计局宁吉喆就讲了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发展中国房地产长效机制。像北京、上海提出共有产权住房,还有一些租售并举的政策,这些政策对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进行了合理调节。

其中就提到了租售并举的政策,就说到北京的租赁市场管理,未来长效机制是什么?就是现在的每一步调控,每一个条例发布,从根源(共有产权住房、限价房)市场规模(租售并举)来将中国的房地产进行细化管理。从而形成控,源有管的健康运营状态。

那么第二天,马云的信用租房就出现,先政后商,当前者定下基调或者方针,民营的国营的都应该按照大方针进行发展,这才是正确的路子。

本次的信用租房开启了一次以信用和住房挂钩的模式,有了蚂蚁金服实名认证和信用支撑,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进行了租客规范当然,新事物一定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但这也是租售并举的一次尝试,未来是任重道远,但也要足够相信。

分享到:
焦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