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楼市快讯 > 十八大精神在三秦:让商南低收入者都住进保障房
十八大精神在三秦:让商南低收入者都住进保障房
2012-12-11 10:26:02  来源:网络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这是“保障性住房建设”首次被写进了党代会报告,也将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朴实到有些不修边幅是商南县房改办主任汪裕仓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可在商南县,提到老汪,很多人都会对他和他的团队竖起大拇指。刚刚学习完十八大精神的他面对记者的镜头信心十足,“明年10月前,保证让全县低收入者都住进保障房。”

  商南县地处陕南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该县的基本地理状况。在这里,有2万多低收入者,占到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如何让这些人都能圆自己的安居之梦?摆在了商南县决策者的面前。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2008年以来,商南县各类保障性住房项目计划7915套53.15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3310套16.55万平方米,公租房2228套12.6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473套3.28万平方米。截止11月底,已完成投资8.5亿元,已竣工入住1635套,已分配3986套,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034万元,排在了全省前列。在商南县2307平方公路的土地上,建起了53.15万平方米的房屋。这些数字,是汪裕仓信心的基础……

  心愿的变化:从住进楼房到合家团圆

  曾几何时,能像城里人一样住进楼房是65岁的范良凤老人最大的心愿。

  两年前的一天,范良凤和老伴散着步走到商南县保障性安居工程之一的东畈小区,看着一排排正在建设的现代化建筑,老人眼中满是羡慕:“老伴啊,啥时候咱也能住进这样的楼房就好了。”看着对于自己来说遥不可及的楼房,老伴劝她,“咱住不起这房子,看看就行了。”

  范良凤家常住人口四人,除了自己和老伴,还剩下身体有残疾的儿子和正在上小学的孙子。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儿媳妇在西安打工。

  没想到,时隔不久,商南县政府公开了廉租房申请条件,并开始受理申请,范良凤赶紧让儿子报了名。“从名单公示到摇号选房,和做梦一样。”今年9月11日,范良凤一家四口搬进了老人“梦想”中的楼房。

  范良凤原来租的房子在商南县西关镇,一间屋子和一个厨房,总面积加起来不超过16平方米。就是在这么小的面积里,老两口为儿子娶了妻,接着又迎来了可爱的孙子:“孙子出生后,由于家庭困难,儿子又是残疾人,行动不便,媳妇就去西安打工了。”据范良凤回忆,那时候家里只能摆得下一张双人床,一家四口晚上睡觉的时候,全部挤在一张床上,两个人盖一床被子,“经常睡到半夜的被冻醒,因为被子跑了。”

  如今,范良凤的新家在二楼,上下楼很方便。县上在选房的时候,为了照顾老弱病残,特意将每一栋的一、二层留了出来,让他们单独进行摇号。

  走进老人两室一厅的新家,老人就迫不及待的向记者介绍:“你看,这橱柜、煤气、马桶和洗面台都是提前就安好的,我们搬进来就能生活。”不仅如此,就连孙子放学的路都比以前更近了。“以前光路上就得花40分钟,现在搬到这边,不到20分钟就能到了。早上我给他把饭做好,他爷爷骑着车子再把他往学校送,多好。”说到这里,老人脸上浮现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范良凤是商南县千千万万享受到安居工程政策的一个缩影,她所住的东畈小区共有23栋楼,可解决1092户的住房问题。目前,已经有476户城镇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入住,有了自己的家。

  现在范良凤对生活有了新规划,“现在住房宽裕了,打算让儿媳妇回来,在县里找个工作,这样,我们一家人就能一块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焦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