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68岁的杭州市民王阿姨,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盼望40岁的儿子杜力军,明年能够有房子住。
2012年杭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市本级第2期推出房源437套,分布于拱墅区半山田园、江干区丁桥联合新苑。本月29日,杜力军等417户无房户即将参加公开选房。
截至今年10月31日,杭州市实现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39797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实现开工9010套,超额完成了年初下达的任务,让更多的无房一族圆了自己的住房梦。
■实地走访
房子设施齐全 拎包就能入住
王阿姨现在住在近江的大儿子家,最操心的就是小儿子。40岁的小儿子杜力军失业且离异数年,靠打零工为生,一直没有房子。
前些日子,王阿姨在报纸上看到杭州市要推出第2期公共租赁住房的消息,马上想到让小儿子提交申请。
让王阿姨没想到的是,相关部门很快通过了申请,并通知杜力军本月29日去公开选房。
王阿姨说,儿子的房子在丁桥联合新苑,虽然是公租房,但王阿姨已经很满足了。
昨天,本报记者特地赶到位于江干区勤丰路108号的丁桥联合新苑,帮王阿姨提前看看房。
进入丁桥联合新苑,小区的南都物业主任黄金柱,指着7幢10多层的高楼说:“这个月29日,这几幢新房子就要公开选房了。”
记者看到,这些高楼,墙面基本涂着浅棕色、黄色和红棕色。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分外温暖。
记者随机走进4幢2单元206室,6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分割成1个阳台、2个卧室,1个客厅,1个卫生间和1个厨房间,井然有序,通气而舒服。
地上,已经铺好了白色地砖;窗户外的防盗窗也已安装完毕;厨房里,装了蓝色的灶台和白色的水池;卫生间,设有抽水马桶,洗脸池,和不锈钢的淋浴喷头……
“每个房间都有阳台,装修都差不多。只要带些必要的家具来,就能拎包入住。”黄金柱笑着说。
南都物业的副总监石小岭介绍,丁桥联合新苑小区共有约1132套房子,基本是公租房。房子的户型有两种,一种是2室一厅,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另一种是一室一厅,面积为50平方米左右。
目前,丁桥联合新苑小区已有800多户入住。
房租便宜1000元 进城很便捷
4幢的对面是2幢,记者看到,2幢的不少阳台上,都能看到晒着的酱鸭、酱肉等年味。
保障房住得舒不舒服,这里的住户最有发言权。
记者敲开了2幢1102室的房门。裘大伯笑呵呵地打开房门,把我们请了进去。
裘大伯的老伴朱大姐,正坐在阳台旁的凳子上,晒着太阳,翻着报纸。
说起公共租赁房,老两口笑呵呵地一起说:““采光好,很透气,污染少,出门也比较方便,我们住得挺满意。”
40多年前,裘大伯和朱大姐在桐庐一家国营工厂工作,成家后一直住在厂里的宿舍。1999年,工厂倒闭,裘大伯和朱大姐回到杭州,暂住在丈母娘家。
丈母娘过世后,房子被舅姥收了回去。从此,两口子开始了租房生活。
先后在翠苑小区租过两套6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房子,租金每个月1700多元,租房合同一签就是好几年。
老两口的收入一般,两个人的退休金加在一起,每个月也就5000多元,1700多元的房租占了约三分之一,加上平时的正常开销,每个月所剩无几。
2011年底的一天,裘大伯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老同事老顾打来的。
老顾跟裘大伯的境遇差不多,也是厂里倒闭回到杭州后,没处落脚。
老顾告诉裘大伯:“像我们这样中低收入群体,可以考虑申请住公租房。”
裘大伯心动了。2011年11月,他申请公租房。一个月后,他和老伴摇到了房号——“193号”。
今年6月,老两口搬进了新家。更让裘大伯高兴的是,公租房的房租很实惠,61平方米的房子,一个月的租金才733元,比原先足足便宜了1000元。
现在,每天早上,裘大伯就去小区附近借一辆公共自行车,骑10多分钟,到附近的物美超市买东西。
空闲的时候,他跟其他居民一样,会到小区内的健身区,去活动活动腿脚。
丁桥联合新苑附近,有一个公交站。那里的B3、99路、75路都能到达主城区。坐公交,从丁桥联合新苑到武林广场,大约50分钟。
不过,老人家对小区附近的医疗配套,还有些话要说,“目前,小区附近没有大医院,担心年纪大了,看病不方便。去城里看病,路上要花费1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