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楼市快讯 > 产品战略定位失准,人事剧变后遗症显现
产品战略定位失准,人事剧变后遗症显现
2013-01-28 17:18:07  来源:网络

  新安热线摘     在新东家的这一年时间里,张君(化名)做得并不快乐。这位前上海金地中层管理者无奈选择转身的背影,勾勒出上海金地的无限寂寥。

  “3年前的上海地产界,只要听说你是金地的,都会礼敬三分。然而现在大家多半会问,‘你还在金地那?’”张君说,而如今,那个曾经团结向上的团队如今七零八落,各为其主。

  前上海金地总经理赵汉忠等灵魂人物的离去,让这家曾经声明显赫的区域公司只剩下回忆。在上海公司的颓势拖累下,集团整个华东区域都显得力不从心。贡献占比连年下滑,土地储备青黄不接。

  上海金地的没落,在某种程度上映射出整个金地集团的沉疴。2012年,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地集团,600383.SH)全年完成341.5亿元销售额,虽同比增长10.4%,但相比其他龙头房企,金地则显得缓慢而疲惫。这家老牌房企在2012年房企销售排行榜上再次下跌1位,至第14位,昔日的“招保万金”格局已不再。

  而其寄望的住宅、商业与金融“一体两翼”的新战略,也因住宅结构策略失误及“两翼”培养缓慢,被业界戏称为“休克疗法”。

  “金地有句老话,人才是金,胸怀是地,在很多内部人眼中,现在‘金’和‘地’都变得一塌糊涂。”张君直言不讳地说。

  华东之殇

  2002年,进入全国扩张期的金地获得了上海嘉定区2100亩项目的开发经营权,就此打响了华东拓展的头炮。随着上海及周边市场的不断开拓,华东区域逐渐成为金地的重要根据地。

  此后在“老枪”赵汉忠的带领下,以上海为核心的华东区域进入了黄金时期,上海金地在长三角的话语权如日中天。2009年,上海金地首次完成了创纪录的百亿元销售额,其声望和业绩都达到了巅峰。

  对于任何一个一线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华东市场都是重中之重。2010年,时任金地集团总裁黄俊灿公开表示,非常关注上海区域的发展。“今后金地在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依然将保持投入力度。”

  “长三角曾是金地战略重地,销售额为集团贡献三分之一以上。一个区域做得越好,股东和管理层会越有信心,投入也会更多。”光大证券(601788,股吧)分析师赵强表示。

  然而,这一切在2010年发生剧变,赵汉忠突然挂印而去,给这家区域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震荡。尽管原武汉金地总经理陈必安临危受命入沪,然而这场人事变动的后遗症还是如业界所预料的那样,在随后几年显现无遗。

  陈必安曾表示:“华东区域将在2011年冲击200亿元(销售额),要在未来5年达到700亿元的目标。”

  2010年,金地华东区域完成了95.35亿元销售额,占集团整体销售额的33.65%。在惯性的作用下,华东区域虽于2011年完成了116.58亿元销售额,对集团的贡献占比为37.7%,但陈必安所提出的销售目标并未完成。而2012年上半年,华东区域仅完成22.2亿元销售额,占比仅为16.5%,其中上海公司只卖出7.75亿元。

  销售端的不给力及宏观调控等原因,也使得上海金地在土地市场上鲜有作为。

  从2010年开始,金地在华东土地市场上一改往日的迅猛势头。除了屡次在土地市场上铩羽而归而被业内戏称为“抬轿子”外,金地鲜有亮眼表现。直到2012年11月,金地才与上海恒申置业有限公司一道,以底价5.8亿元摘得位于松江区的荣乐西路6号A地块。

  “土地和项目青黄不接,如果没有很大改变的话,虽然现在上海及华东区域业绩已然不佳,但未来会更糟。”有分析人士表示。

  更糟糕的是,频频爆出的楼盘质量问题和种种违规行为也在不断侵蚀着金地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多年积累的口碑。上海艺镜项目先因虚假宣传被上海市工商管理局宝山分局罚款,随后又因违规行为被业主提起集体诉讼;上海格林世界项目也在2012年3月相继爆出大面积漏水、地板开裂、门窗变形等多种质量问题;南京自在城项目则在2012年11月因为没有报批、没有规划许可证私自开工等问题被有关部门处罚。

分享到:
焦点推荐
搜索栏
资讯
新房
二手房
热门资讯排行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