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本地楼市 > 合肥大建设“上天入地”打造引资大平台
合肥大建设“上天入地”打造引资大平台
2013-03-21 14:24:30  来源:安徽日报

 

  新安热线摘  “两层洋楼三上下,家电全是现代化。前院养金鱼,后院开鲜花,自来水龙头一拧水哗哗,哪样也不比城里差。 ”肥东长乐社区村民王文权为去年农民春晚创作的独角戏唱词,在当地被村民广为传唱。

  日前,央视公布2012至2013年度全国104个城市的“幸福调查”结果,合肥位居“居民幸福感较强城市”之首,再次进入前三甲。

  经济快速发展是打造城市幸福感的前提,只有富足的生活才能“长”出城市的和谐欢乐。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合肥近5年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十一五”以来,随着合肥“工业立市”战略持续发酵,中国平板显示基地、中国光伏基地等“国字号”产业基地破土而出,一批千亿、百亿级“产业巨人”,成长为合肥工业经济坚实“脊梁”。 “合肥速度”持续领跑省会城市。2012年,全市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双双突破4000亿元。 GDP继去年超越太原和南昌,今年力争超福州。目前,合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省24.2%,占近四分之一强。

  在合肥市统计局,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合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34元,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收入869元、4410元,同比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9081元,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收入1164元、1921元,同比增长15.5%。与此同时,全市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53元,同比增长17.3%。

  经济快速发展,才能夯实民生之基,疏浚幸福之源。

  立体建设:加快“脱胎换骨”

  3月12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内人声鼎沸,停机坪上的引导车、摆渡车加紧模拟运转。两个月后,这个被称为“热带鱼”的4E级国际航空港,将正式营运。

  如今的合肥,高铁、动车、高架、地铁、绕城高速、快速环保公交建设、运营遍地开花,城市综合体、生态农庄、大型购物广场如雨后春笋,立体交通全方位延伸,现代商业元素深深融入市民生活。

  没有设施的现代化,就谈不上生活的现代化。回首合肥“大建设”:以“大拆违”破题,按照最初“141”城市组团发展战略,拉开“改造提升老区,建设拓展新区”的“立体造城”大幕。畅通海陆空“立体交通”、兴建各类文体场馆……如今,“大建设”进入第八年。仅去年前11个月,合肥续建、新建大建设工程811项,完成投资190亿元。 2013年,合肥计划投资6904亿元,续建、新建大建设工程989项。

  美好的现代生活,更要天蓝、地绿、山青、水净。仅自2010年合肥实施绿化大会战两年来,累计完成造林45万余亩,森林城市建设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十一五”以来,已有千亿真金白银用于环境治理。

  城市靓了,环境美了,群众满意度自然提高了。

  民生财政:打造温暖城市

  “再不用挤到医院排队了。 ”3月12日,阳光明媚,合肥西园小区胡奶奶一边晒太阳,一边惬意地接受社区上门的医疗服务。72岁的胡奶奶,两年前患上糖尿病,社区定期派人免费上门检查。如今,凡有合肥市区户籍的70岁以上低保老人、90岁以上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均可免费享受由政府购买的1小时居家养老服务。

  “民生无小事,大到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小到油米柴盐酱醋茶。 ”在一大摞合肥市民生工作会议纪要和简报上,民生政策、民生问题、民生措施的点点滴滴,均被清晰“记录在案”。为构建“大民生”,“十一五”以来,合肥借助“大建设”的契机,稳步推进了安居、医疗保障、再就业、教育均衡、文化消费、社区服务、菜篮子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

  自2007年来,合肥“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民生财政”则每年增长40%以上。截至去年底,累计投入民生工程211.7亿元,完成项目32269个,政策覆盖面从2007年的300万人大步跃升至2012年的700万人。目前,合肥全市新建、改扩建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近千所,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全省率先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本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至36.7平方米;全省率先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实现城乡低保、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全覆盖。目前,“民生财政”已占财政支出近八成。

  今年2月,合肥出台2013年“民生大餐”,民生工程由去年的40项扩容至46项,投入约63亿元。其中,涵盖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社会服务、食品安全等13项民生工程,由百姓自主“点餐”。

  钱,花在了实处;政策,暖在百姓心头。

  大湖名城:引领幸福未来

  合肥人引以为豪的一张最新靓丽“名片”,是“大湖名城”,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安徽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合肥面积增至1.14万平方公里,人口增至752万人,开始了由“滨湖”到“环湖”的嬗变,让市民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着新期待。

  追梦“大湖名城”,合肥选择了“两手抓”:一手抓“治湖”,一手抓“创新”。去年11月3日,投资500多亿元、7大类113个项目的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巢湖迎来了有史以来投入最大、最系统的一次生态综合治理。去年10月24日,合肥市与中科大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科教城”合肥,正在加速创新中实现自我提升。合肥年初又提出“六城联创”――创造“实力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创业之城”、“魅力之城”和“幸福之城”。合肥在全省的“龙头”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合肥人的幸福感,也必然日益增强。

  借鉴昨天,立足现实,规划未来,合肥正走向更加繁荣、幸福的明天。

分享到:
焦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