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楼市快讯 > 困难了开发商!融资越来越难,行业洗牌、末端市场就会成本转嫁?
困难了开发商!融资越来越难,行业洗牌、末端市场就会成本转嫁?
2018-03-13 11:13:37  来源:网络

近期大部分资金已经被严令禁止进入房地产领域,融资渠道越来越少,而开发商规模效应对资金的需求依然旺盛。 不但渠道窄了  资金成本也高了。实际情况就是很多机构不批了。

 

困难了,开发商互杀一阵然后末端市场就会成本转嫁。

 

事实上,目前很多开发商打破头做规模,其实也是为了拿到更多的实惠, 20强资金成本普遍比100强低嘛。

 

大鱼吃小鱼的的加速寡头时代的到来。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已经在吃了,还挺香呢。

 

1说好的授信没了?

 

“抱歉,接上级通知,因银监检查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严禁贷款买房,所以贵公司团购房第三次贷款不予放贷,请理解。”艳姐了解到,放过完年,中部某省属国企员工接到银行客户经理的短信,告诉他之前约定好的贷款泡汤了

 

在信贷宽松的2016年,银行追着客户放款,房地产当仁不让地成为热钱争相投怀送抱的对象。但到2017年,随着央行不断出台收紧银根的政策,资金不断收紧,资金成本不断上升,银行一再收缩放贷规模,首当其冲的也是地产行业。2018年刚开门,“一行三会”调控新规不期而至。

 

1月26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同一天相继发声,房地产成了调控的重灾区。

 

在1月25日-26日银监会组织召开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后,银监会网站公布了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情况,明确2018年10大重点监管举措,涉及房地产的包括,将严查各类违规房地产融资、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遏制房地产泡沫化,严肃查处各类违规房地产融资行为。

 

同日,证监会宣布将对9家机构采取相关措施,2018年将全面从严监管。保监会则强调,险资运用新规4月施行,加强去嵌套、去杠杆和去通道工作。

 

高压之下,不少地方银监部门明确要求不得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这也是上述中部省份某地方银行不得不掐断之前做好的授信的缘故。不仅如此,有地方银监要求,不得向房地产类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房地产类只认“432”的项目标准。所谓“432”条件,是指房地产项目必须具备四证齐全、30%自有资金、具有二级及以上开发资质等条件,这几乎断了将近三成左右项目的开发贷。

 

上海银监局下发《关于规范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的通知》要求,辖内商业银行严格遵守房地产开发大类贷款的监管要求,对“四证不全”房地产项目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并购贷款不得投向未足额缴付土地出让金项目,不得用于变相置换土地出让金,防范关联企业借助虚假并购套取贷款资金,确保贷款资金不被挪用。

 

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并不稀奇,不过对于资金密集型的地产行业,无法灵活地根据外部资本市场情况调整收缩自身的规模和现金流量的话,随之而来的行业洗牌也就不远了。

 

2018年,拼资金的时候到了!

 

2境外融资“远水解近渴”

 

3月初,市场监测机构爆出,不少房企开始“以价换量”,加快资金回笼。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称,事实上,自自2017年12月份以来,救有个别房企出于回款目标压力、资金兑付压力等因素,主动“大幅降价”。预计2018年前三季度会有更多的房企放弃自己的价格“底线”,有更多的项目因为资金兑付压力而主动大幅降价。

 

“融资越来越难了!”2017年销售TOP10房企一位副总裁在谈到一季度以来的监管调控时感叹,降价也是迫不得已的“止血”行为。他甚至认为,房企融资难问题雪上加霜,如果粮草不足,今年将成为不少中小房企“生死攸关”的一年。

 

部分银行暂停授信、利率上调加上监管趋严,房企融资被按“暂停键”。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份,房企融资额收紧,各方式融资额度占比大幅波动,境内银行贷款、公司债、其他债权融资均大幅缩水,房企多元化融资渠道遭到全面围堵

 

国内不通,不少房企纷纷将融资目光转向境外。据同策研究院数据,2018年1月份,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637.12亿元,其中境外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347.87亿元。过去发公司债融资成本平均约4%左右,如今海外债融资成本即使接近6%也愿意“买单”。

 

比如,碧桂园分别发行2.5亿美元、6亿美元公司债,期限分别为五年和七年,利率依次为4.75%和5.13%;富力地产全资子公司发行2023年到期的5亿美元优先票据,成本为5.88%;截至2月初,绿地境外债达43亿元,平均票息仅为4.58%,但2月6日在香港发行的两笔美元债券总额7亿美元,包括一笔发行4亿美元3年期定息债券,票面利率为5.25%;另一笔发行3亿美元5年期定息债券,票面利率为5.90%。

 

在储粮过年的心态下,融资将成为房企今年“渡劫”的关键。但相对于房企在土地市场上的大手笔,这点海外融资实在是杯水车薪。

 

更重要的是,不是什么房企都能有机会去境外筹资的,能走出去用“远水”来“解近渴”的,基本上与绝大多数中小房企无缘。

 

3融资难助推房企“寡头时代”到来

 

在这种情况下,规模房企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根据易居中国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份TOP100房企销售总金额6759.3亿元,而三大地产龙头企业碧桂园(653.6亿元)、万科(652.3亿元)和恒大(605亿元)1月合同销售额均超过600亿元,占TOP100房企总销售额的28.27%,近乎占了三分之一,不可谓不令人惊讶。

 

1月房企销售猛增有去年12月份的销售业绩认购延迟的原因,比如碧桂园和恒大2017年12月业绩分别为165.3亿元和305.6亿元,均大幅低于去年均值。而碧桂园和恒大今年1月的业绩分别为653.6亿元和605亿元,较去年均值分别增长42.4%和44.9%。

 

但更重要的是,高货值土储是1月份房企释放业绩的基础。像万科、华夏幸福、泰禾这样的房企,由于去年以来在土地市场积极增加货值储备,今年1月推盘较多,因此,1月业绩有显著增长。这里最典型的例子是融创和绿城。融创1月合同销售金额虽然同比猛增173%,221.8亿元的销售额虽然难以同三大龙头比肩,但是得益于其2017年14358.5亿元的新增土地货值,在2018年依然能保持强劲的动力。

 

与融创相比,绿城1月销售金额仅为87.4亿,与去年均值相比下降28%。绿城2017年新增土地货值仅1147.8亿元,在新增货值榜中仅排在第28位。没有充足的土储,即意味着没有业绩的保障。

 

至此,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没有强劲的资金保障,就没有充足的土储。有没有钱拿地成了扼在房企咽喉上的一只手。

 

开年来,虽然土拍市场依旧火爆,但越来越近的资金面对于对于部分处于高速扩张期的中小房企而言,考验将是巨大且难以承受的,若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规模扩张、加速资金回笼,很有可能面临融资成本趋高、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对中小房企而言,这将是灾难性的。但对于品牌房企而言,由于融资渠道多样,体量大,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强,尤其是一些“财大气粗”的龙头房企和国有企业,有望借此契机,将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

 

一季度的情况由于春节等原因虽然还不能盖棺定论,但如果监管力度不改变,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下房地产行业洗牌将难以避免,融资将成为压垮骆驼身上最后的稻草。中小房企在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大趋势下将面临大浪淘沙的窘境,行业加速迈向寡头竞争时代。

分享到:
焦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