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昨天市房管局公布消息,今年中心城区公共租赁住房首次实现符合条件申请者都获保障,从而在全省率先实现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应保尽保,比 “十二五”规划目标提前了3年。
据住保中心介绍,今年公租房共有1498户家庭申请,而全年收储的公租房房源却达1584套。
政府收储社会房源用于公租房,是常州市今年的一大创新。
2009年,常州市区实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应保尽保后,在全省最早启动了公租房建设,把保障重点转向既买不起房、又不够廉租房保障标准的“夹心层”,但受制于土地、资金和建设周期,每年可供安排的房源严重不足。去年,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有2210户,但当年仅保障了1131户,近一半家庭需要再等2到3年。
如何才能快速拓宽房源呢?常州市房管局通过城调队调查发现,市区居民拥有多套住房已比较普遍,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下的社会闲置住宅多达15.3万套,其中还有5.1万套中小户型房改房。这一数据让房管局长孙勇很兴奋:“这说明,社会上可用的闲置住房相当充足,如果政府能收储10%用于保障房,就有5000多套,相当于几年新建的开工量。”
今年5月,常州大胆创新,在省内率先实施收储政策。收储办法规定,必须是成套住宅,单套建筑面积80平方米以下,租金随市价确定,租期3-5年。此举迅速得到社会供需双方的响应,仅1个月,首批193户公租房保障户就住进了宽敞的新家。
退休工人张建英是新政的受益者。她无房、独身、靠退休金生活,符合保障条件。过去,由于房源不足,她连续两年参加摇号都未中。“真没想到,今年会这么顺利!”在浦南新村一套66.5平方米的新家,张建英乐呵呵地说:“我是6月份头一批选房的,一个月后就住了进来,连装修也不要我们动手。”
除了保障速度,新政还缓解了全市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孙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筹集的1584套房子,如果集中建设,总投入约4.75亿元,年贷款利息约4500万元。而通过收储,政府付出的年租金满打满算才1600万元。而且,还节约了大片土地。
由此,今年常州再次降低保障房安置的准入门槛,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元以下、人均住房在18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全部进入保障范围,处于全省遥遥领先水平。
今年8月16日,省住建厅在常州召开江苏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会,向全省各地推广这一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