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租房资讯 > 遏制群租房的蔓延 公租房试水“收编”居民富余房
遏制群租房的蔓延 公租房试水“收编”居民富余房
2013-02-01 13:10:07  来源:网络

  新安热线摘 ■市人大代表建议:居民富余房成“群租”点,能否“群租”变“公租”?

  ■市房管局局长刘海生回应:多渠道筹集公租房房源,鼓励“收编”

  为了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难,本市大力兴建公租房,仅去年一年就新建了近4万套公租房。但有些区域的公租房由于“僧多粥少”,供不应求;有些公租房因为离工作地较远,又让租房者十分“纠结”。

  昨天,记者了解到,多名市人大代表提出:能否盘活居民动迁房等富余房源,纳入政府公租房范围,缓解“夹心层”的租房难?

  HR看房团很“纠结”

  “漕河泾开发区在我所在的街道范围内,为了解决园区高层和员工的住房问题,街道曾经组织过几次看房团,请园区内的世界500强等企业的HR(人力资源主管)参观新建的公租房,为员工物色房屋,但是反响却不尽如人意。”市人大代表、虹梅社区党工委书记卢蕴玉在会场上坦言,“HR们普遍反映,新建的公租房设施硬件等都很好,但是离园区太远、公共交通不便,外企普遍加班较多,如果靠乘出租车将大大提高生活成本。”

  这边愁着没合适房源,但是另一头,街道却面临群租的管理难题。卢蕴云说,不少动迁户拥有2到3套征收安置房,居民在满足自住需求后,便将多余房屋出租。这些房屋往往被“二房东”分割成多间群租,有的小区的群租户已经占到入住居民的近两成,小区内纠纷不断,管理难度很高。

  “能否建立公租房认定通道,对在开发区附近、且纳入统一配租的合适房源,由政府给予适当财政补贴,用于一次性装修、空置费、租费差价等,既解决企业高管和白领等住房需求,又克服群租乱象?”卢蕴云为此建议。

  代表“力挺”租房新模式

  卢蕴云代表的观点受到很多与会代表的“力挺”。市人大代表陈继刚也就此问题提交书面意见并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介绍,从2010年开始,本市多个公共租赁住房试点项目已进入投资和建设筹措环节,部分试点项目已开始供应并入住,进入租赁管理环节,满足了许多“夹心层”的住房需求。但是,公租房目前还存在政府计划与群众需求不一致的问题。目前,各区县公租房的建设计划由市级层面制定,对公租房的需求则由实际情况确定。因此,往往存在计划和需求不平衡的问题。

  同时,随着公租房陆续投入使用,先天存在的一些由管理体制造成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比如公租房运营公司虽然以企业形式存在,却承担了类似于事业单位的职能,目前只能勉强保本微利,亟需政府部门予以扶持。如果能将居民富余房“变身”为公租房,对于土地资源较为稀缺的中心城区,可以大大扩充房源,既减少政府投入,又满足市场需求,可谓“投入小产出大”。

  鼓励有条件区域先行

  据记者了解,本市长宁区新泾北苑小区已开始试点该模式,通过回租合适的百姓房屋,用于区内公租房房源,不但从源头上遏制群租蔓延,也解决了青年人才的租房问题,还让老百姓从房屋出租中获得实惠。

  对于试点做法和代表建议,市政协委员、市房管局局长刘海生昨晚回应:本市各区域公租房的供给和需求不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但是对于有条件和需求的区域,市里支持并鼓励“收编”居民房变身“公租房”。他建议,可以采用区级财政补贴、公租房运营公司市场运作的方式,扩大公租房房源筹措渠道,提供给租房者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分享到:
焦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