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上周召开2012年年终总结大会,东莞住建局局长朱川透露:今年将研究在商住地招拍挂时增加出让条件,配建公租房。这意味着,“限地价、竞配建”或许也将走入东莞,带来土地出让的新变革。不过,业界却担忧,这一办法进入东莞恐将“水土不服”:东莞的土地再紧,也比不上广深,开发商愿不愿意承建,“还看账算不算得过”。
无论如何考量,住建部门这一表态都是进步。关于公租房,舆论上多有批评:由于政策未明确单位宿舍在其中的占比如何、财政投资比例如何,城市公租房房源单一,无一套公租房项目完全由财政投资。
东莞尤为明显。从数据上看,东莞去年新开工建设的公租房为7787套,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不过,媒体此前就披露,截至2011年8月,东莞逾六成公租房都是企事业单位宿舍。
政策已失“初衷”:建设公租房原本是覆盖买不起经适房又不够廉租房条件的“夹心层”家庭,变成定向租赁给员工的企事业宿舍,这意味着,大量非企业员工的“夹心层”都被挤出。而且,效益好,有土地的大企业才建公租房,中小微企业员工的住房福利又如何保障?
新政无疑将填补此前的漏洞,意味着政府的实质介入。具体办法暂未敲定,官方只是透露,地价将有优惠,业界则已诸多猜测。东莞房地产市场观察人士韦天使就分析,北京深圳等已先试水,推行的是“限地价、竞配建”:即封顶商住地块的出让价格,在竞拍价达到最高价后,竞拍继续,叫喊的不再是价格,而是各自愿意承建的公租房面积。
这一办法已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广州和深圳推行。据了解,广州已有4幅商品住宅地块配建公租房,不过,前三个地块都遭遇了市场“软抵抗”,低价成交,或者并未进入“竞配建”环节,第四块才高价成交。
韦天使就提出担忧:一线城市土地紧缺,开发商要拿地不得不向政策“低头”。但在东莞,“这块地不拿,还能拿别的地,”东莞的土地再紧缺也不如北上广,新政或将直接遭遇市场的“硬抵抗”,比如地块流拍,“就看政府的让利有多大,开发商急不急。”
“算得过账才买”,有开发商就直言,承建的公租房最后是免费交还给政府,拿不拿地,还看地价的优惠抵不抵得上配建公租房的成本。另外,真要推行政府要考虑的更多,“开发商要节省成本,建公租房都是省着花”。上海已强制性规定,开发商在商住地上承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的建造标准必须一致,否则报批不过关。另外,允许开发商将公租房独立成栋,但是公租房用户也能共享社区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