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租房资讯 > 群租现久治不愈 “大房东涨价,我就再隔出一间”
群租现久治不愈 “大房东涨价,我就再隔出一间”
2013-02-20 15:42:32  来源:网络

  新安热线摘 阴暗逼仄,无门无窗,人员混杂;满地都是各种乱拉的电线,几乎无法落脚;薄薄的三合板除了在视觉上起到隔离作用外,几乎没有任何隔音和防盗效果;只有一张破旧的床垫可供休息……在中远两湾城小区,不少群租客都住在这样小小的、有着严重治安和消防隐患的 “鸽子笼”里。对于小区其他业主和政府有关部门来说,群租现象是中远两湾城小区内久治不愈的“顽疾”,部分“二房东”甚至会“开会”讨论“业务”。

  门禁、梯禁、集中整治、临时检查……由于靠近火车站交通便捷、户型多数较大,尽管居民和有关部门已尝试多种治理模式,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群租带来的各种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小区业委会尚在换届中,维修基金处于冻结状态,有的居民已开始以楼组为单位自治,有关部门也成立了 “中远两湾城群租房整治办公室”,组织群众成立 “义务巡逻信息员队伍”,已取得一定成效。

  2010年至今,新一届业委会迟迟未成立,致维修基金冻结

  “白天的时候居民楼好好的,干净整洁,到了晚上6点30分以后就完全是另一副模样,整个大堂就像被人‘扫荡’过一样,到处都是饭盒和瓜子壳。 ”一提起居民楼内的群租现象,陈阿姨就深恶痛绝。

  陈阿姨是中远两湾城的一户居民。她告诉记者,其所在的这栋楼目前共住着六十多户居民,有26户是群租户。 “‘二房东’们非常过分,像2401室的大房东,租期到期后不想和‘二房东’续约,想收房,‘二房东’索性不接电话玩人间蒸发了。 ”陈阿姨告诉记者,“不接电话”是不少“二房东”的惯用伎俩,不止用在对大房东身上,当和租客发生押金问题等矛盾时,也会把这招用在租客身上,这让居委、物业都觉得非常头疼。

  春节前,针对小区群租现象开始了新一轮的整治行动。除了不接电话玩“躲猫猫”之外,部分“二房东”还“抱团”和整治行动对着干。据陈阿姨反映,春节前几天,每天晚上8点30分过后,就有几个“二房东”聚集在居民楼大堂,商量对策。 “很多‘二房东’都是老乡,他们常会在晚上大堂里居民较少时‘开会’讨论‘业务’,有居民走过便会压低声音。 ”

  租客回来晚,吵闹声常常影响其他居民休息;乱拉电线引发消防隐患;人员进出频繁导致电梯经常发生故障;有的群租“隔断间”根本没有锁,锁了也很容易撬开,小区里经常发生失窃案件……陈阿姨告诉记者,这些由群租带来的问题自从小区落成以来就没有间断过。尽管在小区的多个门口常年竖着醒目的 “禁止群租”的牌子,但对于“二房东”而言,这些牌子没有产生多少约束力。

  中远两湾城小区位于上海火车站附近,交通便利,成了不少怀揣着“上海梦”的外地来沪人员的第一块“跳板”。然而,如何跟进管理确实是个问题。

  管理困难还有另一大原因,在于小区业委会换届迟迟不结束,维修基金无法解冻。 “业委会空窗”是该小区一直存在的问题。据了解,2001年建成的中远两湾城直到2006年才正式成立业委会。根据相关规定,业委会每三年就要换届改选,第一届业委会到期进入换届选举后,从2010年至今一直因为种种原因停滞不前,如今尚不知新一届业委会何时才能成立。

  如今,很多居民楼开始采取“楼道自治、居民公管”的管理模式,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这种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无论是安装门禁、“电梯禁”还是监控等设施,都需要业主自己先掏钱垫付,直到维修基金解冻后才能归还。在198号楼的大堂内,记者看到这样一张张贴于今年1月29日的告示:“各位尊敬的业主、租赁住户们,为了使各位有一个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本大楼部分业主倡议,先自筹资金安装大楼门禁,望各位业主、租赁住户大力支持。 ”

  记者调查

  阳台堆放杂物,爆竹引发火灾

  今年2月14日凌晨,小区198号1501室群租房突发火灾,起火原因疑为烟花爆竹落到该房屋阳台上堆放着的纸板箱上。幸好经消防人员奋力抢救,火情得到及时控制,但仍然损失惨重。所幸起火时房屋内没有人,故无人受伤。记者在火灾现场看到,房屋阳台已被烧得焦黑一片,堆放着的折叠椅、铝锅、电扇等均被完全烧毁,栏杆、空调外机也被熏黑。屋内非常杂乱,电瓶车就停放在铺在地上的席梦思床垫边上,旁边还有一头连着插座的电瓶车充电器。屋子里也被烧得一片狼藉,短时间内已无法住人。

  陈阿姨告诉记者,虽然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的确不对,但如果不是群租房的阳台上堆满易燃物品,如果不是电瓶车的充电器一直都连在插座上,火灾也许就不会发生。 “群租人员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有晚上摆摊卖盒饭的,有在地铁站里做手机贴膜的,很多群租人员因为职业原因,东西都是成箱成箱地往楼里搬,屋子里堆不下就堆到阳台上,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易燃物,存在极大的消防隐患。这其中很多东西都有异味,夏天一到,整个楼道内都会有难闻的味道。 ”陈阿姨说。

  采访结束时,陈阿姨连声叮嘱记者,不要透露她的具体姓名和所住楼层。“很多‘二房东’自己也住在群租房里面,一旦发现自己被举报,难保不会盯梢报复。之前发生过类似事件,有居民向居委、物业举报群租后,没几天自家的锁孔就会被塞入异物。”陈阿姨告诉记者,她了解到此前有一个住户王女士因看不惯自己所在楼层走道被群租客弄得脏乱不堪,便向该套房屋的大房东抱怨了几句,正好赶上有关部门对小区群租进行整治,王女士便也向执法人员进行反映。一周后,群租房得到整治,楼道也清洁了,然而有一天当王女士傍晚买菜回家开门时,却发现钥匙无法插入锁孔,仔细查看后才发现锁孔被人塞进502胶水。

  对话“二房东”

  “一般一套房每月有1000元到2000元利润”

  几经周折辗转,记者联系到一位 “二房东”王师傅。王师傅从2006年开始就是一个 “二房东”,手上房屋最多的时候有5套,租客30多人。他向记者讲述了作为一名“二房东”的心声。

  晚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当“二房东”的话,生意好不好做?

  王师傅(以下简称“王”):近几年是越来越难做了。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大房东因为改善性住房置换等原因,将手上的房子卖掉,以至于我们要重新寻找房源,另一方面也因为小区里不断在开展群租整治行动,很多租客不再愿意惹这个麻烦。

  记:一个月大概收入多少?

  王:这个因人而异。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大房东租给我们一般是6000元到7000元一个月,我们租出去的话,每间“屋子”的租金每月从500元到1200元不等,这要看“屋子”的朝向、大小、是否带阳台等具体情况。一般来说,一套房子我们每月有1000元到2000元的利润,手上房子越多,赚得也越多。

  记:大房东是否知道你在搞群租?

  王:一般都知道的,但很多大房东买在这里的都是投资性住房,所以不介意,只是有时候会抬高租金。现在的房屋租赁市场供不应求,大房东的想法是“你不租,总有人要租”。为了不使自己的利润变低,我们一般会在客厅里再隔开一个单间,以600元、700元的价格租出去。

  记:当“二房东”有没有管理上的困难?

  王:这个当然有。首先是租客素质问题,我们也不想租客和小区居民发生矛盾,一旦发生纠纷一般也需要我们出面和居民、租客沟通。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我觉得素质低下的租客并不多。手上的房子一多,招租、清洁等都是个问题,我们会专门雇人去路边收放招租的广告纸板,也会雇专门的清洁工进行房屋清洁工作。

  记:有没有想过要改行?

  王:目前没有。说实话,我自己并没有一技之长,当一名“二房东”的话一方面可以解决我自己的住房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赚点钱,还不错。最近整治行动和措施越来越严,我们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哪天赚不了钱了,也就不干了。其实,像我们提供的每月租金600元、 700元的隔断间,对于一些工资微薄或暂时没有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如果他们没有别的房子可以租,还是会选择我们提供的群租房。

  管理难题

  虽有法可依,却遇“执法困境”

  对于群租房管理,市政府早已出台相关法规。 2011年6月20日,市政府通过 《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即“市政府68号令”,该法规第五条规定 “市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居住房屋租赁的行政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负责居住房屋租赁的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和居住房屋租赁当事人的居住登记。工商行政、卫生、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督、文广影视等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利用租赁居住房屋进行无证无照经营的行为。本市税务、民政、人口计生、建设、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该法条也明确规定几种禁止出租的情形,其中包括“违反规定,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以一间原始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不得分隔搭建后出租,不得按照床位出租”、“原始设计为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等其他空间的,不得出租供人员居住”。此外,法律也规定了“出租居住房屋,居住使用人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

  然而,小区物业人员却表示,法规虽然对负责部门有明确分工,但负责方越多,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尴尬现象。 “物业没有执法权,劝阻、制止都是一句空话。如果执法主体不出面对群租现象进行实际处罚,‘二房东’们依然有恃无恐。 ”

  事实上,在“68号令”中也有关于处罚的条款,但这个条款的处理流程非常冗长,很难起到威慑作用。物业递交报告、房管部门调查核实、找“二房东”谈话、下发整改通知、召开处罚听证会……这已经是一个复杂的程序,之后还要给当事人时间考虑是否行政复议,这也需要时间。如果当事人不认可处罚,房管部门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算上“二房东”人为造成的故意拖延、不签字、玩“消失”等情况,让违规者得到应有的惩治更是遥遥无期。

  各方声音

  居委、物业:群租投诉已有所减少

  针对这个由来已久的群租问题,中远物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两湾分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物业公司一直以来都在和“大房东”们协商,让他们不要把房屋租给那些专业“二房东”,也会和“二房东”沟通,不要把房屋进行群租。 “我们会采取上门沟通、贴告知书等方式进行沟通,很多人当面会听从,但也有人屡教不改。我们物业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执法权,只能劝阻,效果并不理想。 ”该人员告诉记者,物业公司将全力配合公安局、房管局等有关部门进行群租房整治。

  中远两湾城社区共分四期开发,其中四期房源最多,也是群租的“重灾区”。中远两湾城四区居委会潘书记表示:“目前,整个中远两湾城小区大约有800户左右群租户,这个区域里就有550户左右。群租房的主要问题有治安、环境、卫生等方面,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租客和二房东的矛盾处理起来也比较棘手。近来,小区内居民要求整治群租的呼声也比较高涨,中山北路派出所也进行了群租房整治的一系列行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关于群租的投诉已有明显减少,二房东们也比以前要收敛许多。 ”

  相关部门:“群租房整治办”显成效

  针对中远两湾城群租房现象这一“顽疾”,相关部门一直以来都在努力。 2012年7月,由普陀区综治办牵头,普陀区房管局、公安局、宜川街道等部门联合成立“中远两湾城群租房整治办公室”。经过近半年的整治工作,中远两湾城群租房底数下降15.3%,效果显著。

  普陀区公安分局中山北路派出所专门设立了中远两湾城警务站,在中远两湾城内发动居民群众组织成立了一支200人的义务巡逻信息员队伍,开展义务治安巡逻,并收集小区内的群租房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在部分楼宇由居民自发组织楼管会,组织管理楼内事务,劝阻群租房现象。 2013年春节后,派出所民警、协管队员还会同物业保安在小区出入口对外来人员进行人口信息采集,告知群租房的危害,开展了群租房整治的系列防范宣传活动。

  新闻回溯

  中远两湾城治理群租大致进程

  2007年9月,中远两湾城启动当时本市规模最大的群租联合整治行动,持续数月,成效显著,群租现象一度得到控制。然而,整治活动结束后,群租现象再次抬头。

  2008年9月,中远两湾城再次整治群租,在拥有6500多户居民的东区试行了门禁道闸管理系统,人员进出居民楼时需要凭借门禁卡。该制度开始时颇为有效,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产生问题,在居民质疑下,该制度被弃用。

  2011年5月,在业委会缺失、维修基金冻结的背景下,小区8号楼自发组建“志愿者小分队”,采取“轮流值班”、“邻里抱团”的方式治理群租。

  2012年12月以来,“楼组自治”的管理方式得到推广,许多居民楼开始尝试“楼组自治”,并采取私人筹资、政府与物业共同出资等方式,试点安装“梯控”。所谓的、“梯控”其实是一种电梯控制技术,在原有的电梯上安装一个类似“门禁”的系统装置,只有刷卡后电梯才会启动,将业主送达目的地。

  记者手记

  “疏堵结合”才能管好群租

  没有人天生愿意住在阴暗逼仄、人员混杂、充满异味的隔断间里。然而对于那些收入微薄或者根本没有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们,月租金六七百元的“房子”正对他们的胃口,群租现象应运而生。只要这个群体存在,群租就有其市场。

  不少业主都持这样一个观点:只要租户文明租房,消除治安、卫生、环境等问题和隐患,普通业主也并不抵触这些租户。一味的禁止并不必要,也不可能真正杜绝群租现象,“疏堵结合”才是治理群租应有的方式。

  治理群租是个长期过程。在小区业主、“二房东”和群租客这三方人员之间,如能秉持“与其吵架抵制,不如理性劝说;与其对着干,不如一起管”的态度和沟通方式,再加上政府有关部门从制度上加以规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构筑起友善的邻里关系、亲睦的宜居社区。

分享到:
焦点推荐